首先应当说明,这里说的“投资”主要是对单部影片的投资而说的。在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电影投资严重萎缩的状态下,强调这一点可能特别重要。 电影《大白鲨》剧照 (图片源自豆瓣) 过去我们总认为,好莱坞的大片都是资金堆出来的,“大投资=大制作=大成功”。其实并不完全如此。好莱坞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影片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它以900万美元的成本,创造了4.7亿美元的票房,不同凡响,一鸣惊人。之后出于有利可图、垄断和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目的,商业资本蜂拥而上,开启了一场高投入、高概念、大制作的角逐,并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在一定程度上把电影创作导向了一个“挥金如土”的极端。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出现的急剧变化,好莱坞对此也是有所反思的。比如,今年暑期档在国际市场大热的好莱坞大片《F1:狂飙飞车》的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就透露,他曾计划邀请布拉德?皮特(《F1:狂飙飞车》主演)与汤姆?克鲁斯共同出演,但因为预算太高而作罢——可见科辛斯基是非常冷静和克制的。同样,今年第97届奥斯卡奖得奖影片《阿诺拉》,是一部只有600万美元的小成本独立电影,却击败了《粗野派》《魔法坏女巫》《秘密会议》等强劲对手,斩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剪辑等5项大奖。这种“矫枉过正”的力度多少是有点出人意料的——好莱坞的这些新的动向,无疑是值得我们关注并进行深入解读的。 2025年春节档电影 (图片源自豆瓣) 反过来,倒是我们近年的一些创作陷入了“大投资”的魔咒,并有点一发而不可收。2025年开春,博纳影业携手林超贤重磅推出的重工业巨制《蛟龙行动》,据说投资高达10亿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成本也接近10亿元。其他如《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唐人街探案3》,以及之后的《猎狐行动》《酱园弄》等也都投资不菲。怪不得新加坡著名导演、编剧和制片人陈哲艺会说:我搞不懂在中国拍片为什么要这么多人,要这么多投资。“电影不是砸钱就能拍出来的,是要用心去捕捉下来的。现在一些电影越拍越大,越拍越贵,但很多时候需要找回拍电影最纯朴的初心是什么。电影最根本拍的是人,拍的是人的情感”。他说得很直接,也很坦诚,也难怪他“搞不懂”,据说常规的国产喜剧电影《红毯先生》投资为2.6亿元,其中一个主演的片酬就高达6000万元,也许单就这笔钱,就够陈哲艺们拍摄两三部影片了。 当然,对投资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看准了的大项目,该大投入就当大投入。近年来我国也不乏这样高举高打、大获成功的大作品。但电影毕竟是长线产品,市场风险多,回本压力大,高投入不一定带来高回报,高概念不一定带来好口碑。大量创作实践已经确证:豪赌大片不足取,盲目投资酿隐患,内容的反复打磨远比堆砌特技更有效,创制的精益求精远比明星出演更重要。面向观众对电影类型、题材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升的观赏和审美阈值,以及更好参与国际电影产业竞争的现实要求,中国电影必须走出对资本崇拜和被资本绑架的圈,在质量和成本上更具竞争力。 减片长 |
原标题:【从量大管饱到精雕细琢电影四减时代来了(2)】 内容摘要:首先应当说明,这里说的投资主要是对单部影片的投资而说的。在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电影投资严重萎缩的状态下,强调这一点可能特别重要。 电影《大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zongyi/34184.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