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嬴长期从事西汉帝陵考古工作,他在2021年带领考古队进行勘探工作,最终确认位于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纠正了元代以来“凤凰嘴”为霸陵所在地的谬误。在马永嬴看来,这部剧真实地还原了考古人的日常,剧中很多细节,都是在拍摄前主创团队多次向他们请教、求证的。剧中触目惊心的盗墓场景,在马永嬴口中有着更为残酷的真相:“盗墓贼对古墓葬的破坏,不仅仅是他偷了多少东西,最可恨的是盗洞一旦打开,恒温恒湿环境被破坏,脆弱的文物(有机质)会瞬间灰飞烟灭。”他痛心地解释,古墓历经千年形成的封闭、稳定的微环境,是丝绸、漆器、壁画、竹简等有机质文物得以幸存至今的最后屏障。盗洞如同一个致命伤口,外部空气、水分、微生物的涌入,会在极短时间内加速这些珍贵文物的氧化、霉变、崩解、灭失,其破坏力远超盗贼带走的那几件金银器。“带走的文物尚有机会追回,湮灭的历史再也无法重生!”马永嬴非常惋惜地说。 关中地区墓葬较多,面对“十墓九空”的现状,马永嬴感到非常遗憾:“挖下去之后,给我们留的就是些碎渣,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更令人发指的是盗墓手段的升级,他说:“现在的盗墓贼,恨不能连底下的土都铲走,连壁画都揭下来,墓葬被破坏得一塌糊涂!”为什么不去主动发掘?面对笔者的疑问,马永嬴解释:“咱们现在审批的发掘项目,绝大部分是抢救性的,主动发掘非常少。”马永嬴口中的“抢救”,直指墓葬保护三重危机:一是盗墓贼破坏,盗洞一开,抢救性发掘争分夺秒;二是自然坍塌,暴雨滑坡致遗迹裸露,不挖则永逝;三是基建施工,厂房公路占压文物遗存,不挖就有可能被推土机碾碎。 《护宝寻踪》中,考古队员熟练使用探铲勘探、依据“花土”判断墓葬结构的场景,是破除盗墓剧“玄学”滤镜的关键。这些细节,均源于真实的考古实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蓝田吕氏家族墓考古队队长张蕴,主持了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的考古发掘工作,该发现填补了北宋家族墓园研究的空白,并揭示了士大夫阶层的精致生活场景。作为剧中角色原型之一的她,在采访中详细解释了吕大临墓的发掘关键:“墓中自然土层是纯净的,但人工回填土会混合不同颜色的土层,这种墓道填土我们称为‘花土’。只要墓道底部还是‘花土’,就说明没到底部。”这是识别古人设置疑冢防盗的核心依据。剧中反复强调的考古的原则是“见生土才停手”,正是这一科学原则的体现。“生土”就是指未经人类扰动、纯净均质的自然土层。张蕴说:“最后考古队在第三层墓室发现吕大临生前使用的瓷器、文房用具,以及带有铭文的石质明器,这些成为确认墓主身份的关键证据。” 对于盗墓剧中渲染的“分金定穴”等玄学,马永嬴嗤之以鼻:“盗墓贼会的技术,我们考古人也都掌握,比如看风水,墓葬多在向阳处、避潮地、高地,这些都是遵循了一定科学道理的,只是盗墓贼故意弄得玄乎罢了。”马永嬴所说的这些在剧中也有所澄清,他特别赞赏剧中“寻墓老头”的台词:“‘多看书,多和村民了解情况’才是实情,没那么神秘。”科学、严谨、实证,是考古区别于盗墓的本质。 《护宝寻踪》的深刻之处,不仅在于呈现了考古和刑侦的专业性,更在于揭示了文物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
原标题:【冲破盗墓剧迷雾 文保剧破土新生(2)】 内容摘要:马永嬴长期从事西汉帝陵考古工作,他在2021年带领考古队进行勘探工作,最终确认位于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纠正了元代以来“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0284.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