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喜剧”平民化、市井气、冷幽默,还带着点赤子之心,这与葛优的银幕形象和表演风格完美契合,后者成为继陈佩斯后,最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喜剧演员。 在此之后,冯小刚与葛优频频联手,互相成就,如法炮制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作品,推动整个电影市场向商业化、娱乐化转型,葛优的喜剧形象也深深刻在观众脑海中。 但花无百日红,进入10年代,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电影进入市场,观众的观影口味进入迭代期。在各种主打科幻、奇幻的大片轮番进入市场后,贺岁喜剧走向没落。 这对老搭档也根据市场变化开始转型,2006年上映的《夜宴》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影片收获过亿票房,但口碑却不如以往。 2008年,二人再次携手回归贺岁喜剧模式拍摄了《非诚勿扰》,但这一系列影片与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多少有些脱节,葛优在影片中饰演的秦奋,也变成标准的中产阶级身份,银幕形象逐渐“脱离群众”。 《非诚勿扰》 在市场向工业大片转型的时期,冯小刚没有停止跟上时代的步伐,葛优的微笑似乎永远留在世纪之交的中国银幕上了。 贺岁片辉煌时冯小刚曾说过,他电影里的台词如果不是葛优说出来就没有那种味道。但这也从侧面说明,当贺岁片没落,电影创作方向调头时,冯小刚电影中留给葛优的舒适区并不宽裕。 近十年,葛优依然在《我和我的祖国》《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奉献了精彩表演,冯小刚也孜孜不倦试水不同题材影片,但对于80、90后观众而言,最怀念的,或许还是那个“铁打的葛优,流水的贺岁片”的那段岁月。 群星和新生代,喜剧电影的现在和未来? 90年代还有一股喜剧势力不容忽视,他们的出现至今影响着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 春晚舞台成就了陈佩斯,也为赵本山、范伟等东北喜剧演员积累了巨大人气。可以说在陈佩斯逐渐淡出央视后,春晚的“小品之王”便是本山大叔。 赵本山虽然本人的表演重心不在大银幕上,但他通过作品向全国观众展现了东北喜剧的独特风格,这种文化影响力为东北地区电影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真正在大银幕上成长起来的东北喜剧明星,还是沈腾。 10年代中国电影大跨步发展,喜剧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沈腾虽然是地道的东北演员,艺术轨迹却与老一辈有所不同。他并非从传统的师徒式学艺体系中成长,而是专业科班出身。 1999年,沈腾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后加入“开心麻花”团队,在小舞台上磨练演技,随后同样通过春晚舞台逐渐被观众熟知。随着“开心麻花”逐渐进入电影领域,沈腾也开始在大银幕上绽放光彩。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新一代观众也乐意接受这种融合了东北幽默与都市题材的新喜剧电影,甚至“含腾量”被戏称为观众衡量喜剧品质的一种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以喜剧见长的演员戏路并不局限,如徐峥、黄渤、大鹏、贾玲等人,同时也会积极尝试其他类型的角色。 随着脱口秀这一新兴喜剧形式在内地的蓬勃发展,中国喜剧版图正在经历又一次变革。李诞、徐志胜、何广智等脱口秀演员迅速走红,他们以都市青年的生活观察和犀利自嘲,创造了不同于传统小品和喜剧电影的全新笑点模式。 |
原标题:【周星驰、陈佩斯、葛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剧之王”(5)】 内容摘要:冯氏喜剧平民化、市井气、冷幽默,还带着点赤子之心,这与葛优的银幕形象和表演风格完美契合,后者成为继陈佩斯后,最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喜剧演员。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27333.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