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外部环境巨变,但陈佩斯还是在90年代出品了包括《临时爸爸》《孝子贤孙伺候着》等多部口碑上佳的作品。但因为发行制度还不完善,瞒报票房的情况在各地频繁发生,作为出品方的陈佩斯却无力追责,最终宣布公司倒闭。
电影、小品、剧场,陈佩斯的舞台没有局限,四十余年都奔波在喜剧的“拓荒”路上,他的起起伏伏,也是改革开放后个人奋斗与时代变革之间来回碰撞的缩影。
1988年,被称为“王朔电影年”。 那一年,有四部王朔的小说被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米家山拍摄的《顽主》。影片的男主角葛优,凭借冷面热心、诙谐幽默的表演风格开始被观众熟知。 但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葛优并没有将自己的戏路局限在喜剧表演上,他尝试了不同类型电影里的各路角色。 《顽主》 在国产电影市场化之前,严肃电影更受到社会舆论的褒奖,喜剧在这些作品面前显得有些旁门左道。或许是因为这层原因,葛优90年代上半程主演的电影作品大多还是正剧为主,他的演技也受到了褒奖,尤其是《活着》中的精彩表演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但真正让葛优征服全国观众的,还是喜剧。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葛优第一次感受到了明星待遇,“终于有人找我签字照相了”。 国人喜欢葛优,因其热心市民的形象有种天然的亲和力。在世纪之交,他代表着观众对市民阶层的美好想象,乐观、幽默,也有些小聪明。 而这些形象的成功,除了葛优自身的出色表演外,也有冯小刚的功劳。 冯小刚在演艺圈成名,也与王朔有莫大关系。当年《编辑部的故事》筹备时,正是王朔将冯小刚拉进剧组,共同完成了剧本。随着电视剧的成功,两人后来还合伙创业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取名“好梦”。 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作为首部贺岁片打入内地市场,票房大卖。时任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的张和平,见识到了贺岁片的市场潜力,他一合计,将筹备大陆首部贺岁片的任务交给了冯小刚。 《甲方乙方》 1997年,冯小刚拉着葛优、刘蓓、何冰等人,拍摄了贺岁喜剧《甲方乙方》,获得3600万票房,成为年度黑马。 |
原标题:【周星驰、陈佩斯、葛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剧之王”(4)】 内容摘要:尽管外部环境巨变,但陈佩斯还是在90年代出品了包括《临时爸爸》《孝子贤孙伺候着》等多部口碑上佳的作品。但因为发行制度还不完善,瞒报票房的情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27333.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