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电视剧影像特色尤其需要考虑电视剧的大众传媒艺术的叙事容量、接受环境、受众审美和电影之间的差异,不能因为追求电影化而伤害叙事表达,造成影像挤压叙事、影像过度的形式追求伤害叙事表达。把过多的精力用在追求电影化,而不是把剧本搞扎实,会适得其反。电视剧的创作很多时候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创作者需要意识到,在作者性和大众性之间应该有某种平衡和协调。如果过于任性,是会伤害电视剧的艺术表达的。 李老师前面还讲到时空的碎片化、多时空拉锯,我们做了一个研究,从2019年开始,非顺时序叙事手法的运用和观众的口碑形成了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观众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叙事手法的。这就形成了一股风气,好像不这么玩儿就落伍了。 但实际上,非顺时序叙事对于编导的要求非常高。我们说形式和意味要彼此交融,要像阳光从窗子里照进来,而不是把窗框做得特别炫,结果把阳光挡住了。类似《漫长的季节》《沉默的真相》这样,就是通过非顺时序叙事增进了内容的表达。包括《开端》,从故事的角度来讲,就是一个汽车爆炸案,但是通过非顺时序叙事,通过每一次的时空穿越,把公交车上每一个人的生活境遇一点一点地揭示出来,从而使得整个故事有了现在这样巨大的张力。但还有一些作品在这方面表现拙劣,就会过犹不及。 李京盛:随着大众对电视剧故事内涵丰富性需求的提升,以及对故事讲述手法趣味性和多样性要求也在提升,不断改变讲故事的方式,确实可以让故事更有魅力,让故事所要传达的价值观更容易被接受。为此而吸收借鉴一些其它艺术门类的手法,也是一种艺术创新的渠道。 但如果只是想用讲述形式上的花哨来掩盖故事内涵和新鲜度的不足,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回到传统,用线性叙事把故事讲好,一样可以成就经典,就像《人世间》。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几位久负盛名的资深导演纷纷在今年上半年推出新作,比如高群书的《刑警的日子》,刘江的《绝密较量》等,但观众反响似乎有些不及预期。有一种声音说他们的手法过时了,但究竟是不够新,还是不够好? 李京盛:观众对颇具艺术功力和影响力的资深导演的新作,一般都会寄予厚望,这也是出于对他们艺术造诣的肯定和对以往作品的信任和喜爱。 《绝密较量》属于当代国安谍战剧,这个题材本身就有很大的创作难度,一方面其内容对于创作者而言就是陌生的,需要花大量时间去体验生活;其次还有很多涉密内容是无法表现的,这就让创作者放不开手脚去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呈现。另外这部作品还承担着一个创作初衷,就是警示大家,即便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也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间谍很可能就在你身边。有些观众可能是以国外的一些商业“间谍片”的类型来对标中国的当代国安题材剧,但我们不可能像“007”系列、“碟中谍”系列那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地去虚构故事,那样就偏离了创作初衷,也不符合中国国情。 戴清:同样是刘江导演的作品,《绝密较量》与《黎明之前》相比,确实当代国安剧更难写,更难出新。谍战剧里,敌人在明,我在暗,主动性在我手里;现在则是敌人在暗,我们被他们的行动牵着走。所以近年来,《于无声处》《浮出水面》《暴风眼》《特工任务》《绝密较量》等国安剧在总体的精彩、好看程度上不及《暗算》《潜伏》《黎明之前》《伪装者》《叛逆者》《追风者》等谍战剧,和题材定位有很大关系。国安剧拍摄难度更高,也有保密要求等复杂因素的制约。 |
原标题:【微短剧冲击下,长剧的韧性与创新——上半年国产电视剧扫描(3)】 内容摘要:再有,电视剧影像特色尤其需要考虑电视剧的大众传媒艺术的叙事容量、接受环境、受众审美和电影之间的差异,不能因为追求电影化而伤害叙事表达,造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26964.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