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文艺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新桥梁,以充满创造性的艺术语汇,以充满东方神韵的美学表达,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网文、网剧、网游以其鲜明的中国元素、共通的人类情感、独特的东方审美,备受海外用户喜爱,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 新大众文艺崛起,让文艺作品植根于中国大地,文艺“中国风”愈加强劲,文化“酷中国”愈加鲜明。 文艺,不仅要大众化,也要化大众 成长中难免有“阵痛”。 新大众文艺阔步前进中,“算法茧房”、“唯流量论”、过度娱乐化倾向等,也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阅读软件的“朋友在读”,视频网站的“猜你想看”,音乐软件的“通勤必听”……每一次推送似乎都“很懂你”。“个性化推荐”是带刺的玫瑰,“算法”可能变“算计”。 “当个体偏好被无数次加固强化,文艺欣赏就会在被诱导的挑食中越来越偏食,直至审美感受僵硬,文化营养失衡。”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认为。 “1胎生99子”“年轻霸总爱上保洁阿姨”等猎奇情节引发吐槽,“总裁”“首富”“逆袭”等无脑“爽点”不时涌现,不少作品“卷”符号、贴标签、造奇观,诱导眼球跟着流量走,“三观跟着五官走”,将大众审美带入歧途。“流量思维不能代替创作思维,文艺不能靠出‘奇’制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指出。 文艺不仅要大众化,也要化大众。近来,纪实文学《我在上海开出租》、微短剧《燃烧吧,村BA》、歌曲《若月亮没来》等一批质量与流量兼备的作品,引起受众的共鸣。呼唤精品化,成为新大众文艺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们要以优质内容去引领、重构‘共生’的价值基准。”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靳东认为,“我们应清醒地知道,当创作权被稀释成点击量,文化终将在数据泡沫中缺氧。大众化是土壤,精品化才是种子。” |
原标题:【新大众文艺,咱是观众,咱也是角儿!(4)】 内容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文艺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新桥梁,以充满创造性的艺术语汇,以充满东方神韵的美学表达,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zongyi/31883.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