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艺 > 在历史深处寻找青春的镜像真实与传承

在历史深处寻找青春的镜像真实与传承

发布: 2025-08-09 07:00:01来源: 互联网

  

  当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学子们在中国戏曲学院黑匣子剧场唱响《五月的鲜花》,在“以剧团体验剧团,用青春对话青春”的宗旨下创排演出的文献剧《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三部曲收官。

  该剧由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师安莹编剧、导演,学院多个系的教师、学生、往届毕业生协作,按照戏剧工作坊模式历时三年创排完成。从2023年12月首部《出发》的亮相,到2024年12月第二部《移动》的沉浸式剧场探索,再到今年第三部《抵达》的情感升华,当代青年用热情真诚的表演,让真实的力量抵达观众内心,在历史深处的先辈身上找到成长的镜像。

  真实与传承

  文献剧《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严平的同名长篇报告文学改编。原著以北平学生移动剧团成员庄璧华、张瑞芳、张昕等接力写下的剧团日记与程光烈的日记为源起,讲述抗日战争爆发后一群大学生组成剧团,从北平出发辗转多地深入战区,以活报剧、街头剧等形式宣传抗日,历时一年抵达延安的真人真事。

  后来,剧团成员投身不同领域,很多人都取得非凡成就。比如张瑞芳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表演艺术家,陈荒煤成为著名作家,荣高棠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在晚年回忆过往岁月时,荣高棠说“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永远是这一年”,程光烈则认为那段生活决定了他们此后的一生。

  被这些年轻人的行动深深打动的安莹,决定将原著搬上舞台,采取文献剧的形式并由学生演绎。在取得原著作者对公益演出的改编授权后,首先通过六次海选活动筛选出愿意跟着这部戏走到底的同学,带领他们成立“国戏·1938剧团”。

  安莹在戏剧行业深耕多年,编剧作品有话剧《四世同堂》《青蛇》《风华绝代》《马前马前》等,还担任过《未完待续》《黄粱一梦》《卤煮》等作品的制作人。此次自编自导《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她没有刻意设计戏剧化的情节、拔高人物,而是采用间离、沉浸、互动等手段,让日记、书信、其时的新闻报道、其后的媒体采访、历史照片等文献资料发声,构建时代图景,展现人物弧光。

  舞台上,重走北平学生移动剧团之路的学生演员,除了扮演历史人物,还会以跳进跳出的方式交错成为叙述者。他们讲述剧情和历史,介绍、分析、评价人物,让发生在北平、天津、山东、江苏、河南、陕西等地的不同情境,在简单的舞台调度中完成自然切换。观众看到的是创作者从纷繁的原始史料中筛选出的段落或切片,也是多维度、立体化的历史现场;观众没有看到明确的主角与配角之分,但看到了闪耀着光芒的个体与群像。

  第二部《移动》将黑匣子剧场变为模拟台儿庄战役的沙盘。台上的演员既扮演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成员,也扮演抗日将领,同时还会从角色中抽离出来,走下台向观众发放传单,以沉浸式、戏中戏的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徐州会战的悲壮惨烈,以及当年年轻的抗战士兵与剧团成员血脉交融的感人场景。

  耐人寻味的还有舞台呈现上的减法。受限于经费条件,剧组放弃了复杂的舞美,采用手工道具、多媒体投影与台词、肢体语汇等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时空。这种做法与80多年前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演出形成呼应:当年的青年把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当作舞台,用简单的道具、饱满的情感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等抗日宣传剧,今天的青年以同样朴素又动情的方式再现他们的故事,形式的相似让精神的传承更加具有说服力。

  效仿与共情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原标题:【在历史深处寻找青春的镜像真实与传承
内容摘要:当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学子们在中国戏曲学院黑匣子剧场唱响《五月的鲜花》,在以剧团体验剧团,用青春对话青春的宗旨下创排演出的文献剧《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三部曲收官。 该剧由中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zongyi/31550.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