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艺 > 在历史深处寻找青春的镜像真实与传承(2)

在历史深处寻找青春的镜像真实与传承(2)

发布: 2025-08-09 07:00:01来源: 互联网

  身处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共享着大学生的身份与理想主义的特质,在原生家庭、亲情、友情、爱情、学业、离别等层面有相似的问题,这些共性成为他们跨越时空对话的基础。

  而该剧创作机制的设计,让历史情境重现成为可能。“1938剧团”仿照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集体生活模式,建立定期集结的“过星期四”制度,一起阅读原著、观摩《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电影、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听原著作者严平讲座、接受表演训练、讨论剧本。当年的学生在颠沛流离中因共同理想走到一起,今天的学生在共同推进作品诞生的过程中建立情谊、生出信念,切身的感知让跨越时空的对话变作真实的生命共鸣。

  在同学们研究角色的过程中,每人负责一个历史人物的资料搜集并撰写小传,从张瑞芳的演艺生涯到荣高棠的体育理想,从资料中的只言片语到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一过程让历史人物从教科书中的名字和只言片语的介绍,变为亲切立体、可以成为朋友的同龄人。当学生们在舞台上说出“青春无悔,,愿我永恒”时,是由共情生出的信念。

  与当年的学生一样,今天的剧组也面临着创作资金、排练时间、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们手工缝制道具、跨专业协作、利用课余时间排练,真切体会到理想照进现实的不易,更加理解先辈在战乱中靠着信仰辗转各地坚持演出的艰难。

  而这场青春对话的终极意义,大概是将北平学生移动剧团成员对于青春价值的追问带到当下,除了以创排剧目的方式向他们致敬,更是在表达让青春更有意义、生命更加精彩的心声。

  技能与成长

  文献剧《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的创排演出过程,远超一般校园戏剧的范畴,成为一场融合戏剧实践与人格培养的艺术教育实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对团队精神与自我成长也有了新的认知,某种程度上,这场实验为艺术教育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1938剧团”的主创人员来自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艺文系、京昆系、舞美系等。他们带着各自的专业背景加入,又在工作坊模式下打破了专业壁垒。戏文系的学生参与剧本创作,学习叙事技巧的同时,了解从文本的一度创作到舞台二度创作的过程;有戏曲基础的学生将程式化动作融入表演;舞美系的学生将创意与实用结合,用有限的材料制作道具;不擅长上台表演的学生,在制作、宣传、物料设计等幕后工作中有所发挥。这不单是专业技能的实践,也是对年轻人沟通与合作能力的锻炼。

  像北平学生移动剧团一样,“1938剧团”前行的路上有人离开,有人离开后又回来,有人中途加入,但大多数人一直在这里,度过了也许会影响他们一生的美好时光。作品的生长与个人的成长互相映照,有人像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胡述文与王拓一样,成为了情侣;有人在面对毕业抉择时,因这段经历明确了人生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先后入选2025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和“卢沟桥——宛平城”主题剧目征集等活动,并于今年7月走出校园完成首部《出发》的两场商演,还会在10月举办的中国戏曲文化周上亮相。这场始于校园、以艺术手段探索历史与青年成长关系的教育实验,走向了更开阔的舞台。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原标题:【在历史深处寻找青春的镜像真实与传承(2)
内容摘要:身处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共享着大学生的身份与理想主义的特质,在原生家庭、亲情、友情、爱情、学业、离别等层面有相似的问题,这些共性成为他们跨越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zongyi/31550.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