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星闻 > 《南京照相馆》编剧许渌洋:知道过去发生什么,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2)

《南京照相馆》编剧许渌洋:知道过去发生什么,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2)

发布: 2025-08-05 17:40:01来源: Mtime时光网

面对短剧的冲击,有一种论调认为影视作品传递信息要尽量“简单粗暴”。但许渌洋却认为大可不必,“观众聪明着呢,只要你给清楚了。”

“要把信息给清楚”依赖的是讲故事的基本功。《南京照相馆》叙事上,不仅做到了给观众讲明白电影外部的A故事,还让一贯讳莫如深的电影内部B故事产生了广泛的讨论效应。

在编剧理论中,A故事俗称外部叙事,推动情节的发展、戏剧动作的发生,相当于发挥的是一个“钩子”的作用。《南京照相馆》A故事是讲一群普通百姓从求生到舍身传递相片。

B故事俗称内部叙事,又称表意故事,常见于人物的成长线。《南京照相馆》B故事是阿泰对伊藤友谊的认知,从“我们是朋友”到“我们不是朋友”。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揭开了伊藤的真面目,满嘴仁义道德,实则道貌岸然。

“我们不是朋友”这句台词对很多观众产生了相当大的后劲。“当阿泰明白朋友关系背后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才知道如何做出他的选择。当下的我们也是如此,知道过去发生过什么,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许渌洋说。

今年5月8日那天,许渌洋正好在德国,赶上了纪念停战80周年。那天,德国人会放假一天。柏林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发现他们反思过去的痕迹。反观日本,则完全没有。“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电影,让更多的人保持一个警惕的态度。”

人物塑造,要有对时代的感知力

十几年前,战争题材相关创作,为了向外探索与国际舞台的接轨,似乎总绕不开好莱坞那套反战片叙事模板,总会在电影里塑造一个有良知的加害者“反思怪”。比如去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南京!南京!》,但它所塑造的反思日本兵角川,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不可否认,历史上存在有复杂的个体。但作为电影创作者,你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如何抽取人物样本,是你个人的选择。而《南京照相馆》选择把这个权力给到观众,尽可能站在观众的角度上去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观众感知到《南京照相馆》“亲切”,它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只有一种关照普通老百姓的真诚感。

“我们始终在想怎么‘钻’到那个历史时刻,设身处地呈现普通老百姓所面临的那场灾难。我们不想让30万人变成一个统计数字,想让更多的观众切身感受到30万人的存在。”许渌洋说。

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南京照相馆》所选取的人物样本,都是贴近当下观众生活的普通人。阿泰相当于是现在的快递员,毓秀相当于是现在的十八线小演员,老金一家是普通的小商贩,宋存义是一个小小的片警,王广海是留过洋、自以为见识很广的凤凰男……

正是这样一群如同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原本过着稀疏平常的日子,却突然卷入了一场屠杀。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对周遭一切的认知,不断地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阿泰、老金、宋存义将最初“求生”的畏惧,转变为“赴死”的反抗。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原标题:【《南京照相馆》编剧许渌洋:知道过去发生什么,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2)
内容摘要:面对短剧的冲击,有一种论调认为影视作品传递信息要尽量简单粗暴。但许渌洋却认为大可不必,观众聪明着呢,只要你给清楚了。 要把信息给清楚依赖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1150.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