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宝讯《南京照相馆》给中国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时隔5个月,工作日票房实现了连续一周破亿,暑期档终于有一部电影能够冲击40亿+票房。 《南京照相馆》的卖座振奋人心之际,也向电影人提示这样一个事实:没有过时的类型,只有讲不好的故事。 自1987年提出主旋律概念以来,这一类型电影经历了几轮更迭。曾剥离娱乐属性的主旋律在新世纪初,开始探索融合商业类型片的可能。从融合动作类型的《战狼2》到同融合战争类型的《长津湖》系列,主旋律一度成为了卖座的风向标。 后来,有学者认为主旋律思想是普遍存在于很多类型片,比如《流浪地球2》《唐探1900》,应该将这类型更名为新主流电影。但主流叙事与娱乐性的结合,始终会有一种先天性的矛盾感,难免会有舆论上的争议。 《南京照相馆》的出现,似乎标志着主流叙事也能以一种返璞归真的方式呈现。 “一开始,我们就明确一个大前提,即我们做的是严肃题材,要克制娱乐性的呈现,我们只能靠叙事的力度去‘击穿’观众的情绪。”跟着申奥一路从《受益人》《孤注一掷》打拼过来的编剧许渌洋告诉时光君,做《南京照相馆》思路与之前的电影完全不一样。 过去二十来年,电影行业在追逐工业发展的路上,制造了无数华丽与奇观的视效场面。一场眼球刺激的喧嚣之后,观众对于视觉冲击的阈值升高,国内外特效大片频频败北。 最初看过《南京照相馆》的业内人几乎都没预见到电影口碑发酵的方式,也是如此的返璞归真,即观众回归了对内容的讨论上,让电影形成了多点式、发散状的口碑传播。《南京照相馆》的横空出世,或许预示着电影创作是时候回归本质,追求一种纯粹的叙事力量。 用“侧写”感动观众 一听到故事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很多观众会下意识以为电影会使用“哭片”手法,采用直白的煽情桥段催人泪下。 但实际上,看过电影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南京照相馆》对所有残忍画面的呈现都非常的克制,而且主要将镜头对准了加害者,而不是消费受害者的苦难。比如在呈现慰安制受害者的遭遇上,镜头对准了那一张张毫无怜悯之心的日军脸庞,以及他们那充满性病痕迹的溃烂身体。 正是这些点到为止的细节,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我们采用‘侧写’策略来表达这样一个‘直给’的故事。”许渌洋总结道。 这种反差的叙事策略让观众产生一种久违的感动。观众兴起了“拿放大镜”看《南京照相馆》,扒出了越来越多的细节“彩蛋”,比如邮差编号“1213”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公祭日、毓秀唱的是抗战戏《四季歌》、最后活下来俩人姓氏连起来就是“金林(陵)”…… 这些“彩蛋”都是《南京照相馆》编剧团队精心埋给观众的“信息矩阵”。 许渌洋解释说,,今天电影人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观众每天接触到铺天盖地的资讯,短视频以爆炸式方式传递内容信息。“如果电影提供给观众的信息量没有比短视频更高阶,让他们获得更高的满足感,他们为什么要为电影买单?” 当下,电影对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信息量要求,比十几年前更高。电影需要用高颗粒度、高分辨率的细节呈现,给到观众不同于日常刷短视频的体验,才能赢得一个他们为电影买单的可能。 |
原标题:【《南京照相馆》编剧许渌洋:知道过去发生什么,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 内容摘要:剧透宝讯 《南京照相馆》给中国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时隔5个月,工作日票房实现了连续一周破亿,暑期档终于有一部电影能够冲击40亿+票房。 《南京照相馆》的卖座振奋人心之际,也向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1150.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