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第二十条》产生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是一般网剧所望尘莫及的。 电影可以在内容的差别化和丰富性上做文章,像郭帆的《流浪地球》科幻特效大片系列,就是网剧难以胜任和涉足的。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谈论电影的“可看性”,因为随着互联网和全媒介的普及,愿意进影院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且已演化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所以必须增强电影的“可看性”。前不久尹鸿教授在一篇短文中则提出:电影具有“可看性”已经远远不够了,还必须具有“必看性”,观众才会如我们所愿义无反顾地走进电影院。显然,这把对电影生产和传播的要求又提高了一个层级。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和内容过剩成为显著特征,电影作为传统视听媒介,面临着短视频、网剧、电视剧、微短剧,以及各种流媒体渠道和游戏内容的激烈竞争。强调电影的可看性与必看性,本质上是应对这种生态剧烈变化的谋生策略及对电影自身艺术价值的重申;而且从今年国内电影市场的情况来看,已是刻不容缓的现实命题。 什么才是、怎样才能实现电影的“必看性”呢?本文不想在理论上作太多阐释,只想从直观比较的角度做一些梳理,大致绘制出电影应然发展的现实图景。 与短视频相比,电影必须提供更强烈、更持久的沉浸体验 短视频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凭借制作门槛低、互动性强、传播效率高等优势,近年来势如破竹,吸纳了大批草根观众的注意力。加之各视频网站的助推,有的短视频动辄观看量就达到数十亿人次。 据去年10月中国政府网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达到6小时3分钟,相对于2018年公布的第二次调查公报(中国居民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为2小时42分钟),六年间就增加了一倍多,而其中短视频消费的增长居于首位。 面对短视频的强势冲击,电影必须通过更强的叙事张力、视觉奇观和情感深度争夺观众的注意力。相比短视频的浅层刺激、快餐式和碎片化消费,电影可以通过复杂、深度叙事的优势、峰回路转的铺垫与层层累积的高潮,以及丰富复合的情感内涵,提供短视频不可能提供的绵长余味。同时还要善于发挥大银幕优势,借助立体环绕音效,故事、样式和类型的多元化,团队集体迸发的创造力,以及舒适的观赏场景等提供更强的代入感,全面借助画面构图、光影运用、特效技术造就的视觉冲击力,为观众创造短视频所难以具备的持续的沉浸式体验。《封神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闹海》《长安三万里》等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重要的是要有走出传统电影思维的自觉,力求把电影本体蕴藏的各种潜能发挥到极致。 与网剧相比,电影必须叙事密度更高、社会话题性更强 网剧也是新世纪的产物,是指专门为互联网平台制作,并通过网络渠道播放的连续剧集。在它的萌芽期,大都为网友们的自娱自乐,少有属人耳目之作。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和转型发展,目前它已进入成熟期,自然而然地跻身主流的影视形态。《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漫长的季节》《狂飙》,包括新近的《我是刑警》《黄雀》《棋士》《借命而生》等佳作蜂拥而出,并在制作质量、叙事深度和题材创新上取得长足进步。这些优秀的网剧,每一部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杀伤力,分流了许多年轻的电影主流观众。 面对网剧愈来愈强的出击,电影必须强化和创新应对之策。除了在技术设施上不断迭代升级、借助IMAX和3D等技术提升观影体验、强化影院不可替代性等外部视角,更需要在弘扬和发挥电影内在的优势上下功夫。 比如,由于受到播放平台和会员年龄层的限制,网剧大都被定位在悬疑、青春、奇幻等类型上,电影则可以在内容的差别化和丰富性上做文章,像陈思诚的《唐探》系列、郭帆的《流浪地球》科幻特效大片系列,甚至像贾玲的家庭伦理喜剧系列,均是网剧难以胜任和涉足的。网剧的每部单集只有30—45分钟,虽然也讲究快节奏和强悬念,但毕竟每集的容量有限,需要分集分时逐一展开推进,电影则可以在10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整地讲完一个故事,往往叙事密度更大,感情容量更集约。 |
原标题:【绘制电影“必看性”的现实图景】 内容摘要:影片《第二十条》产生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是一般网剧所望尘莫及的。 电影可以在内容的差别化和丰富性上做文章,像郭帆的《流浪地球》科幻特效大片系列,就是网剧难以胜任和涉足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1580.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Copyright ©copy; 2020-2025 剧透宝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鄂ICP备2022012449号-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