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主理人当中还存在着第二层级与第三层级的模仿的差异,尽管都是篡夺,但仍不相同,两者的区别是,第二层次的模仿是下意识地模仿(我要去模仿第一层级,比如我要去模仿农业社会、我要去模仿主理人),而第三层次的模仿则是一种是反讽性地模仿(我知道我在模仿,我也希望别人能看出来我是在模仿,而不是把这认成我本身),后者的目的恰恰就在于去揭露前者自身的不自洽性,让前者崩溃,比如许多模仿主理人咖啡的视频,他们就致力于让观众看清主理人咖啡的”真相“。
△主理人系列的开启者港妹妹join 但是,我们如何能够保证,这种反讽性的模仿如何不会沦为第一种模仿?换言之,扮演主理人是假主理人的流量密码,而扮演假主理人则是视频的流量密码,危险恰恰就发生在这里,这种自发地揭露潮流随时都有可能堕入杜撰当中。
自行揭发的策略当中的一个是是使得主理人泛化,将原先意欲扮演“主理人”者想从中挪借的文化资本先行掏空,正如富人的存在依赖于穷人一般,主理人的存在同样需要依赖“老板”“个体工商户”,当主理人变为煎饼果子主理人,隆江猪脚饭主理人等等这些贴近生活日用的领域之后,主理人一词身上的光环便因过度熟知而散去,如果到处都是主理人,就等于没有主理人。这是对于主理人形象的修改,这种祛魅的策略无疑是有效的,但是,反讽性揭发策略难以回避的是扮演假主理人可能会遭遇到与假主理人同样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自我呓语,也即对模仿对象的悬置,虽然有些视频是在嘲讽假主理人,但是,他所嘲讽的点却始终无法与真正的假主理人对齐,而是陷入了一种虚空打靶的困境。
现在需要回到的问题是存在着同样序列的沈阳大街为何命运与主理人截然不同,导致这一切的又是什么。如果我们将主理人作为一次“事件”来看待,其中存在着两次操作第一次是一到二的赋魅,第二次是二到三的祛魅。沈阳大街当中也存在着两次叙事整理,第一次是由虎哥刀哥开拍的沈阳大街,这是对于沈阳印象的叙事整理,存在多种话语的沈阳,比如最为针锋相对的两种话语,其一是意识形态话语——国家长子,其二是民间话语——下岗导致的黑恶势力泛滥,这一切都被整合为了一场精神小伙对决的背景。第二次是好果汁对于刀哥虎哥的二创,这次二创同样是一种对于两种针锋相对的话语的吸纳,其一是土味,也就是刀哥虎哥的原视频,其二是艺术,也就是王家卫的电影,土味与艺术的结合使得其产生了巨大的张力。
|
原标题:【论上海主理人是如何一脚踹出沈阳大街的夏天(3)】 内容摘要:另外,在主理人当中还存在着第二层级与第三层级的模仿的差异,尽管都是篡夺,但仍不相同,两者的区别是,第二层次的模仿是下意识地模仿(我要去模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dongman/32416.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