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 > 《阶级关系》、空间、人物以及卡夫卡(阶级关系)影评

《阶级关系》、空间、人物以及卡夫卡(阶级关系)影评

发布: 2025-08-30 05:55:02来源: 剧透宝

在第一个镜头中,影片确立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一个固定镜头,平拍某栋大型仓库的一角,其中一尊海盗雕像站在看不清碑刻的石台上,双手握于胯前,扭头眺向远处;在他身后,库房延伸出形制各异的窗户,玻璃多已破损,其中一扇还突兀地装着塑料白框。墙底部,即海盗像所在的地基,是一条散乱、匍匐的绿化带,几株冒出来的小树正被风吹拂;再往外,是排列成半圆形的石头路,路上除了条排水沟之外空无一物。这个贫穷而平整的公共舞台既不属于小说,也不属于正片虚构的任何一部分。 在采访中,斯特劳布给予了重要的线索:“雕像[的镜头]指导放映员精准地调整银幕画框。在片头字幕出现之前,需要一个用来校准画框的画面,因为如果放映员只看到黑底白字的字幕,他很可能无法正确校准。” 自动时代的观众或许忘记了放映员的存在,但斯特劳布的严谨除了帮助我们去想象一门失传的职业,也代表了电影最基本的单位:一个镜头,它是电影世界存在的形式,而每一个机位,都带领我们从新的地方观看。这部与棱角息息相关的电影,首先校准银幕的四角,还有我们的眼与耳。

卡夫卡一生从未去过美国,《阶级关系》亦如此,大多数场景拍摄于德国汉堡。男主角卡尔·罗斯曼在小说开场面对纽约城的惊呼(“好高啊!”),被替换成了扔下行李箱时震动摄影机的步伐(“我的伞呢?”),如果说卡夫卡在1914年将自由女神的火炬虚构成一把剑,那么这颗随船旅行的镜头同样篡改了小说的现实,将电影安置在1980年代。事实上,电影人只在纽约港的渡轮上拍了一个镜头:以自由女神像为坐标的横截面,容纳了嵌满海面的船只(水)、云朵、两架划过天际线的直升机(空气与风)、以及远处楼房的小方块(土地)。纵观小说和电影,这是美国唯一一次以其当下的形态出现,如主角寄出的一封明信片,背面写着“一切安好”。当我们如此将镜头内的世界陈列时,便不应再将于伊耶-斯特劳布的电影视为典型的极简主义,因为这其中充满了物质,每一个镜头都掷出一粒骰子。 声音的缜密,也拓展了极简的印象,且不论作者坚持同期声录音的声场,文本被表演时的节奏也需我们聚精会神。只要一窥两位作者在为每部影片排练所做的剧本笔记,我们便会被眼花缭乱的彩色记号所震惊,其中记号标注了语气的变化、断句位置、常犯的失误,等等(摘自于伊耶-斯特劳布的写作合集,包含斯特劳布早年的电影评论以及二人的拍摄手稿等,已在多国出版)。表演模式参考了音乐演奏的训练,通过长时间的提前排演,拍摄时不紧不慢的节奏,反复打磨每一镜头,最终达到演奏者和文本、身体及空间的和谐。在《阶级关系》前期准备时,导演哈伦·法罗基(在影片中饰演德拉鲁什)曾拍摄纪录片,详细记录了两人如何在排练中调整每一句台词的节奏,不厌其烦地调整着发音与语调,站立、躺卧或摔倒的姿势。文本从未被学术化,只是电影人攀登的山脉,如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在《盲目的丈夫们》(Blind Husbands, 1919)中曾拍摄的那样。简而言之,极简主义只是一种工作状态,为了抵达最丰富的姿态。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原标题:【 《阶级关系》、空间、人物以及卡夫卡(阶级关系)影评
内容摘要:by 石新雨、TWY,本文最初为上艺联德国电影大师展《阶级关系》放映导赏 与达尼埃尔·于伊耶和让-马里·斯特劳布相遇,意味着遇见两个坚韧的形象。在采访中,斯特劳布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dianying/33376.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