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表示:“三部影片虽风格各异,却共同实现了从文化符号到精神内核的具象化表达。真正打动观众的,,并非对传统元素的简单复刻,而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当代价值。”在他看来,神话、民间传说与古典文学为国产动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而将其转化为具有时代意义的表达,才是推动创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正是通过这样的转化,中国动画逐渐建立起独特的美学体系和叙事风格,不仅拓展了受众范围,增强了产业竞争力,还在全球动画格局中展现出更加坚韧和可持续的生命力。 IP动能强大 “电影+”模式多地开花 今年暑期档,《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戏台》等影片延续了现实主义关怀与类型化创新,以个体命运、社会生态、技术变革等议题为切口,回应观众对现实的关切。这再次证明国产类型电影依然拥有稳固的受众基础。然而,随着观影需求不断丰富,观众的兴趣早已不限于影院银幕,衍生品、文旅与跨界互动等“电影+”的多种新玩法正逐渐成为市场增长的新引擎。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电影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其中,《浪浪山小妖怪》衍生品大受欢迎,《罗小黑战记2》盲盒手办在发售当日即售罄。各种“电影+”模式不仅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更让电影IP从银幕走进日常生活,为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释放出强大动能。 这一趋势在跨界融合中尤为突出。今年暑期档,“电影+”模式在多地开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期间,上海设置“浪浪山”主题餐厅、打卡点与互动游戏,带动餐饮和零售消费;广东则以《长安的荔枝》为切入点,推动荔枝销售,甚至推出“买电影票送荔枝”的创意活动,实现电影与城市经济的双向赋能。 与此同时,“电影+文旅”融合模式不断深化,“跟着电影去旅游”成为暑期一大亮点。《浪浪山小妖怪》古寺建筑原型提升山西古建群落旅游热度;《南京照相馆》推动南京文旅消费增长,其拍摄地上海影视乐园则开设“在片场看电影”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各地文旅部门也纷纷推出“票根经济”,凭电影票享受旅游折扣或免门票优惠,有效延长了电影的产业链,扩大了电影的影响力。 截至目前,2025年度中国电影总票房(含海外)突破400亿元。总体来看,今年暑期档不仅再次验证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韧性与潜力,也展现出IP衍生与“电影+”跨界融合的巨大活力。 |
原标题:【好作品与观众双向奔赴给予丰富观影选择(2)】 内容摘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表示:三部影片虽风格各异,却共同实现了从文化符号到精神内核的具象化表达。真正打动观众的,,并非对传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zongyi/33619.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