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琐碎却失衡的情感戏。剧版试图塑造重情重义、充满人性光辉的角色形象,几乎给每个角色都安排了一段隐秘的情感往事。但剧情过于零碎,反而显得繁杂混乱。更遗憾的是,原著中一些关键人物的情感线被舍弃。如李善德妻子是其精神支柱,对男主的人物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她给予李善德理解、温暖与支撑,让这个饱受职场欺压的小人物仍心怀大境界、大抱负。那句“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尽显夫妻情深与妻子的格局。李善德与右相摊牌前先征求妻子意见,获其支持。但在剧版里,妻子的角色被安排离世,使故事从夫妻彼此扶持、家庭拼搏变成单身父亲的苦情戏,在很大程度上抽离了原著赋予主角那份“向死而生”、最具普遍共鸣的情感根基,使剧中李善德最后的摊牌动机显得单薄和唐突,远不如原著中基于保护家人、捍卫良知深思熟虑后的双重驱动那般自然。此外,原著中位高权重、洞若观火的高力士,在暗处掌握着深不可测的权谋较量。他虽与李善德只有利用关系,却在李善德摊牌杨国忠后,掌握并决定李善德的命运。剧版删去高力士,李善德竟能带女安然离京,即使有郑平安的拼死救助,仍显牵强。 三是牵强、无头绪的复仇戏。剧中郑平安拿到何刺史的效忠信后,又莫名其妙留下来搜寻彻底扳倒右相的罪证,进行复仇。整个复仇计划占据大量篇幅,充斥喜剧性和戏剧化的巧合及不合逻辑的转折。原著里,“李善德最大的敌人是时间”,核心冲突是与时间的生死竞速;剧版为强化故事的对抗性,将“敌人”具象为一个个具体的坏人、恶人,使叙事落入最浅层的脸谱化的正邪对抗,不仅偏离了原著的精神内核,也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四是历史质感的消解。马伯庸的作品重视历史细节与时代氛围还原。原著对唐代驿传制度、荔枝保鲜技术、官僚运作、岭南风物的描写,共同构成了一个可信的历史世界。历史剧的底线是尊重逻辑,但剧中阿弥塔与第一次见面的十七娘的暧昧戏,似为互联网炒CP的流量算计;荔枝运抵长安时,市民夹道欢迎的热闹场面,偏离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隐喻。马伯庸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严谨的考据风格著称,常聚集小人物在特定历史时代中的生存博弈。改编此类作品,既需深厚历史功底,亦要具备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视听语言的娴熟技巧,于细微处见宏大叙事。 影视改编之道,不在亦步亦趋的形似,贵在守护好原著精神内核,并创造性发扬其价值。影视剧创作,要警惕过度追求市场噱头导致的思想浅薄,避免因追逐明星效应和话题而损害艺术纯粹性,更要摒弃仅靠情节堆砌却缺乏思想深度的创作倾向。以《繁花》《人生之路》等作品为例,虽然这些作品的改动幅度不小,但都遵循影视创作规律,延续了原著的精神内涵,终凭上乘质量赢得好评。真心期待此类佳作不断涌现。 |
原标题:【回顾:影视改编贵在守好文学的精神内核(2)】 内容摘要:二是琐碎却失衡的情感戏。剧版试图塑造重情重义、充满人性光辉的角色形象,几乎给每个角色都安排了一段隐秘的情感往事。但剧情过于零碎,反而显得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zongyi/29849.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