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星闻 > 首演驻演汇演,中外艺术精品荟萃金秋上海(2)

首演驻演汇演,中外艺术精品荟萃金秋上海(2)

发布: 2025-10-15 15:55:01来源: 剧透宝

10月18日、19日将登陆宛平剧院的《双绣缘》讲述两对男女因“绣”结缘的爱情故事。《双绣缘》主演、广州粤剧院演员李嘉宜是梁谷音最年轻的学生之一。梁谷音回忆,李嘉宜决定进入广州粤剧院时专门请教自己的意见,她鼓励李嘉宜,“你顶上去,给你的天地就很大了”。

“不仅是昆曲和粤剧的交流,更是两座城市、两种文化的对话。”欧凯明笑言,“十几年前,我来上海演过很多出粤剧,也是上海给了我白玉兰奖,,广州和上海交换演戏的机会很多,两座城市的文化交流从未停止。”而今李嘉宜又踏着前辈足迹,以《双绣缘》角逐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充满悬疑、审视、感情的实验戏剧,探讨人的心理状态。”看完叶童、黄德斌领衔主演的《唔讲得》,上海戏剧学院学生潘婉淑对空气枕、头骨等道具,实时投影印象深刻,“先进舞美技术和‘审视、拍摄者’等先锋形式,成功为叙事服务,互动环节则把观众也纳入‘被审视’范畴”。

香港实验艺术团体“进念·二十面体”《唔讲得》同样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展演剧目,改编自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创作的《不可说》。“进念”联合艺术总监、导演胡恩威将其改编为粤语版本。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学生周致远先看《不可说》剧本,再看《唔讲得》,收获惊喜,“本来我觉得整体气氛应是压抑转向悲伤,到了剧院,发现是欢乐—悲伤—欢乐,灯光、演员走位、服装颜色都耐人寻味”。

不可复制“唯一”现场

在钢琴家孔祥东看来,“现场听‘马勒’,可以感受前后左右演奏家、观众的互动,所有的现场不可复制”

国庆至今,乐评人任海杰在剧场流连忘返,他刚看完“巴伐利亚回响——2025上海大剧院歌剧节”。“在我以往八次欧洲音乐之旅中,曾三次前往慕尼黑歌剧节,欣赏了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十场演出,这次在家门口又连续欣赏了四场,堪称圆满。为期一周的上海大剧院歌剧节让国内观众见识到什么才是顶级的歌剧演出,堪称上海演出史里程碑。”

虎鲸文娱发布《2025国庆假期文娱消费报告》显示,当下线下演出日趋“下沉化”“小众化”,与此同时,线上大屏端观看时长同比上浮23%。手机、短视频占据视线,为什么大家愿意买票进剧场感受延续百年的舞台艺术?

“在手机上刷视频、听唱片是吃罐装食品,现场听音乐就是吃新鲜食品。”在钢琴家孔祥东看来,“现场听‘马勒’,可以感受前后左右演奏家、观众的互动,所有的现场不可复制、不可重复。”

“在同一国家、同一城市、同一座剧院,短时间内完整呈现一位作曲家的全部交响曲,极为罕见。选择这样庞大且有难度的项目,绝不轻松,需要大量努力和挑战。但对我而言,真正的挑战是让中国年轻人爱上马勒。”捷杰耶夫说。

年轻的中国观众们爱马勒,也爱一年一度汇聚艺术节的世界顶级名家名团。“马勒全集”之后,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将携镇团之作《海盗》亮相艺术节,包含现场乐队的200人豪华配置,让演出票早早售罄。提奥多·库伦奇斯执棒音乐永恒乐团上演“无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邵宾纳剧院《理查三世》《米歇尔·科尔哈斯》等名家名团在今年艺术节上演,打造“全国唯一”。

不可复制的“唯一”现场,让观众们从五湖四海汇聚上海,放下手机,沉浸于剧场。

为艺术创新培育土壤

将演出视为一颗种子,为本土新一代创作人才提供成长的土壤,在艺术节平台向全球观众展示来自中国的当代面孔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原标题:【首演驻演汇演,中外艺术精品荟萃金秋上海(2)
内容摘要:10月18日、19日将登陆宛平剧院的《双绣缘》讲述两对男女因“绣”结缘的爱情故事。《双绣缘》主演、广州粤剧院演员李嘉宜是梁谷音最年轻的学生之一。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6861.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