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星闻 > 活着 只为一次漫长的《归队》

活着 只为一次漫长的《归队》

发布: 2025-09-19 15:05:01来源: 剧透宝

“拼了命地活下去,活着就有希望,一定要跟鬼子干到底。”当排长“老山东”意识到被敌军包围,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吃饱饭,他下令分散突围,活下来的人去牡丹江松林镇的八棵松,在最高的那棵松树上刻下自己的代号,潜伏起来,等待归队。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归队》一上来便将悬念拉满。剧集聚焦于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的一个支队,队伍在遭受重大损失后,几名队员以不同的方式,历尽艰险,最终归队。他们如此普通,他们的经历却如史诗般壮烈。在豆瓣上,网友评价道:“作为一个牡丹江人,对东北抗联的敬意溢于言表,甚至看的过程中,哪怕是平淡剧情的部分,我都觉得想哭。”“前几天追抗日剧《归队》,看得我时而心痛不已,时而咬牙切齿,时而又热血沸腾。”“每一个人物都是平凡的人,有理想的同时也都有七情六欲,情节合理。”

《归队》呈现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精神的崇高与堕落,生活的艰难与欢乐,取与的纠结与决绝……其中,最令人点赞之处在于,它以直接的方式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能在伟大的抗战中取得胜利?我们究竟赢在哪里?

归队成为战士的信仰

或许,很少有人曾意识到,中国东北是最难展开游击战的地区之一。

每年很长时间,这里的气候不适合室外生存,冬季气温更低至零下三四十度,有人的耳朵、手指、脚趾甚至会被冻掉。日军将当地村民强制集中居住,抗联得不到食物、衣服等。正如《归队》中所呈现出来的那样:战士们轻易不能生火取暖,深可没腰的积雪限制了我方移动,行踪又很容易被发现——敌人会沿着雪地上的脚印,进行追击。

东北抗联孤悬敌后14年,仅3万余人,而日本关东军最多时或超百万,另有14万伪军、10万伪警察。双方装备上的差距,更是惊人。据不完全统计,抗联战死沙场的师以上干部,就有80余位。

《归队》中“老山东”的支队所遇到的困境,并非个案。许多抗联老兵在冬季被分散到各村,春天再归队。每次“分散—归队”,都可能带来实力上的损失——有的队员潜伏时因身份暴露,被敌人杀害;有的队员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离开部队,回归平民;有的队员丢失了武器,战斗力大大下降……然而,每次“分散”后,“归队”便成了战士的自觉,甚至是信仰。整整14年,抗联越打越强。《归队》呈现了一批抗联老兵,一到某个关键点,他们就会突然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归队。

进山游击的日子,整天提心吊胆;出山潜伏的日子,同样整天提心吊胆。在一般人看来,这是难以承受的折磨。可在《归队》中,抗联士兵出身不同、性格不同、遭遇不同,可面对困难,几乎所有人给出了坚定的回答:绝不放弃。究竟是什么力量,将他们聚合为一体?

刻画归队者的群像

《归队》刻画了“归队”者的群像。

“老山东”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有几亩地,足够全家三口人生活。为了抗战,“老山东”离开家,无暇照顾已残疾的儿子,后者拒绝叫他爸爸。“分散”回家期间,儿子渐渐理解了父亲,终于叫他爸爸时,“老山东”却又踏上了“归队”之路。

田小贵是大地主家的独子,日军都在拉拢他家人。田小贵本在哈尔滨上学,可国难当头,他义无反顾加入抗联,几次冻饿将死,回到父亲身边,但他很快又会“归队”,带走父亲买的枪,以及用父亲的钱组织的武装队伍。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原标题:【活着 只为一次漫长的《归队》
内容摘要:“拼了命地活下去,活着就有希望,一定要跟鬼子干到底。”当排长“老山东”意识到被敌军包围,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吃饱饭,他下令分散突围,活下来的人去牡丹江松林镇的八棵松,在最高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4985.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