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星闻 > 《生万物》:人与土地的缱绻史诗(2)

《生万物》:人与土地的缱绻史诗(2)

发布: 2025-09-11 12:00:01来源: 互联网

值得一提的是,《生万物》勾勒人与土地间的深厚联结时,并未忽略“小农意识”的存在,对其展现出的狭隘、短视等特质予以了真实呈现与批判。比如天牛庙村的首富宁学祥,在女儿宁绣绣被土匪绑架索要赎金时,宁愿牺牲女儿的婚姻幸福也要保住土地,暴露了小农意识中对土地的病态占有欲,为此连道德伦理与家庭情感都可被牺牲。费左氏对费家产业的守护、对贞操与子嗣的执念,无法容纳超出家族利益的个体情感,最终走向极端,折射出小农社会中封建思想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如此背景下,剧集凸显出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主人,以更具主体性的姿态建立起人与土地的健康联结,也让家庭情感、道德伦理回归本真。

兼具写实性与传奇性

《生万物》兼具年代剧写实性与传奇性的叙事魅力。

不同于宏观叙事的正史记载,年代剧将镜头对准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通过他们的生活变化、情感波折和生存智慧,具象化地呈现抽象的历史进程。年代剧的写实性,表现为历史氛围的还原、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以及人物心理的真实刻画,即使离奇的情节也扎根于可信的社会土壤中,让观众明知故事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却依然愿意相信其中蕴含的历史本质真实和情感真实。《生万物》的写实性植根于对民国时期乡村生活的还原,特别是封建土地制度下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遗憾的是,剧集对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迭代轨迹铺陈得过于简单粗疏。

在写实性的基础上,年代剧的好看还源于其骨子里的传奇性,即将“奇人奇事”嵌入写实的历史节点,与重大事件、社会变迁相互映照,让“奇”有了历史的纵深感,而历史的宏大也因个体的传奇而生动。

该剧女主人公宁绣绣的人生轨迹,浓缩了民国乡村女性的命运奇观。作为天牛庙村首富之女,她的大喜之日竟成劫难——被土匪绑架,更具冲击力的是父亲宁学祥的抛弃。而封大脚独闯匪寨救她的情节,则将传奇色彩推向高潮。宁绣绣被救回后,要面对被土匪玷污的流言蜚语,又要承受未婚夫另娶妹妹的双重打击,最终选择与封大脚结合……一连串转折在短短几日内完成,捕捉到了乱世中个体命运的无常,也凭借强烈的戏剧冲突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在小说中宁绣绣更多被赋予“土地母亲”的传统象征——忍辱负重、坚韧深沉、博大宽容,剧集对此有所继承,同时根据当下的女性主义浪潮,对这个角色有所“改良”。首先,她拒绝成为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斩断与封建家庭的利益联结,以决绝姿态捍卫人格独立。其次,她在劳动实践中完成了主体建构。初嫁到封家时,她开始积极投身劳动,展现出非凡的学习能力与开拓精神,在荒地上成功种出丹参。之后,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她以理性沟通代替情绪化冲突、以公共利益为先的处事方式,体现出大格局与大智慧。剧集的改编赋予角色现代意识,,使观众对这个传奇女性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共鸣。美中不足的是,为了考验宁绣绣的婚姻并制造戏剧冲突,宁绣绣、封大脚、露露的“三角恋”显得较为突兀和工具化,导致剧情中段节奏不够紧凑。

但瑕不掩瑜,《生万物》将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历史叙事,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人物命运,让观众在个体的悲欢离合中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执着与眷恋。在如今追求时尚与新潮的创作趋势下,《生万物》对农耕文明的深度挖掘,唤醒了我们潜藏的文化记忆,让我们在回望中读懂了自身与传统、与大地的深刻联结。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原标题:【《生万物》:人与土地的缱绻史诗(2)
内容摘要:值得一提的是,《生万物》勾勒人与土地间的深厚联结时,并未忽略“小农意识”的存在,对其展现出的狭隘、短视等特质予以了真实呈现与批判。比如天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4294.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