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星闻 > 《生万物》:在恋土情结中深情回望民族根魂

《生万物》:在恋土情结中深情回望民族根魂

发布: 2025-08-27 14:55:01来源: 剧透宝

土地凝结着中华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共同的生活经验和集体记忆,塑造农民形象和描摹乡土生活也是我国电视荧屏创作的艺术传统和美学追求。近日,一部反映中国农民生存与抗争的农村题材年代剧《生万物》在央视八套和爱奇艺同步播出并顺利收官,,以近10亿的平台播放量和4.94%的高收视率成为年度“爆款”剧集之一。

该剧改编自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由刘家成执导,倪大红、林永健、迟蓬、秦海璐、杨幂、欧豪、蓝盈莹等老中青三代演员联袂演绎,通过讲述20世纪上半叶鲁南农村地区宁、封、费三家两代人农村生活的年代故事,呈现出一幅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农业社会图景。

可以说,《生万物》以朴实而深沉的笔触书写中国近现代的土地变迁史,以温暖而浪漫的农民情感故事镌刻中国人精神图谱的根源——“土生万物,地载群伦”的文化基因与民族根魂,成为近年来建构民族形象和文化认同不可多得的影像文本之一。

我们知道,文学改编电视剧的角度、策略和经验有很多,或忠于原著,讲求原汁原味文学性的呈现,或取其因由,在细节微处挖掘故事情态的趣味性和创造力。对于原著这样曾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并入围茅盾文学奖的当代文学力作,《生万物》则在二者之间巧妙地寻求一种艺术均衡,在选取原著前半部分、缩减故事体量的基础上对中心人物和情节编排进行影像化转译和艺术再创作。

该剧截取1926至1944年沂蒙山区天牛庙村土地革命的阶段性故事,有意弱化原著中有关人文伦理惨烈、苦难和悲壮的情节,重点呈现中国农民在变革时期的生存状态、人生际遇和乡土民俗,用超越宏大叙事的个体生命历程和鲜活淳朴的情感命运演绎历史夹缝里属于中国农民的“生活戏剧”,让当代观众以情感共情深切体味土地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审美旨趣与创作立场的回归,即以温暖现实主义的时代态度回应人物塑造和历史叙述。

在此,将叙事主体和叙述视角迁移至宁绣绣(杨幂饰)这一女性形象是《生万物》影视化改编的突出亮点。作为地主家闺秀的宁绣绣,在嫁娶之日经历“马子”绑票、父亲放弃、大脚救回和妹妹代嫁等毁灭性遭遇与打击后,转身成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劳动女性。这一极具戏剧张力的情节设计,不仅直接激发宁绣绣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觉醒,实现精神“弑父”,也标志着她从地主阶级向农民阶级的身份转变,这为即将在生活淬炼中成长为具有反抗意识的新女性铺就符合性格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故事起点。

事实上,从下地劳作、买牛犁地、垦荒种参到开仓放粮、集体合作、教人识字、抵御外敌,宁绣绣恰如庄稼一样在封家扎根、生根,在悠长时间中成长成熟。这种深植在农耕民族血脉中的勤勉谋生之道,以及穷则思变的不服输精神,如同乱世中难能可贵的“那团明火”,也是触动当代观众的“灵魂之光”。她与锄地汉子丈夫封大脚(欧豪 饰)相濡以沫的日久陪伴,更被网友戏称为“先婚后爱”的模范伴侣。开篇与剧终,当年迈的绣绣以一种回望式口吻忆述以农为生的生命体验,则直抵民族共同体对土地“宗教般的生命皈依”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认知。

近年来,《父辈的荣耀》《山海情》《我们的日子》《人世间》等现实题材剧集无不致力于打造群像生命史,《生万物》同样呈现出当下中国电视剧把握人物与时代、历史与社会之间深刻关联的创作倾向——在大众媒介建构具有民族精神的集体记忆。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原标题:【《生万物》:在恋土情结中深情回望民族根魂
内容摘要:土地凝结着中华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共同的生活经验和集体记忆,塑造农民形象和描摹乡土生活也是我国电视荧屏创作的艺术传统和美学追求。近日,一部反映中国农民生存与抗争的农村题材年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3134.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