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星闻 > 网生一代制作电视纪录片《馆藏“显眼包”》创意十足

网生一代制作电视纪录片《馆藏“显眼包”》创意十足

发布: 2025-08-12 18:10:02来源: 互联网

有一些文物,只凭一个回眸,就能让人终生难忘,它们被称为博物馆里的“显眼包”。

今年暑期档,央视纪录频道推出微纪录片《馆藏“显眼包”》(以下简称“显眼包”),,聚焦各大博物馆中形态生动、富有喜感的文物,以简短明快的解说,讲述“显眼包”们的前世今生。

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中国传媒大学参与联合创制,主创名单中包括十多位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学生。当古老文物遇上最懂网络语态的年轻人,“显眼包”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节目组和同学们讨论创作

黄琉璃脊兽

趣味旁白 让文物讲出心声

“眼睛瞪得像铜铃,但闪不出闪电般的精明,耳朵竖得像天线,可不是为了听到声音。它不是黑猫警长,它是商代的表情包之王”——这段极具趣味、看似“不正经”的描述,介绍的是穿越历史长河而来的“正经”文物——青铜器亚醜钺。

“你看它,噘着嘴,腆着肚,双手环抱比爱心,就问谁能拒绝一个圆圆乎乎、矮不棱登、一直朝自己比心的浪漫发射器呢!”这讲的是形如“比心”的西汉铜釭灯。

“显眼包”里,黄玻璃脊兽是“社恐打工人”——“圆溜溜的眼睛、微微皱起的眉毛,像不像被点名发言的你,眼神中突然闪过一丝慌乱”;东汉彩绘鸟兽鱼纹漆槅成了“三国时代高端人士的限定款”,因为能一人独食还被推荐为“对社恐人士友好”;西周云纹铜五柱器与现代路由器“跨时空撞脸”,围绕它的用法上演了延续千年的“我猜我猜猜猜”……这些网感十足的注解,瞬间拉近了文物和年轻人的心理距离。

在视听呈现上,“显眼包”也大胆创新。学生创作者们用抠像、分层动画技术,让静态的金代戏剧砖雕“演”出杂剧的灵动;运用AI技术,让晋青瓷对书俑重现奋笔疾书,使敦煌壁画中的市井百态跃然眼前。密集的音效、弹幕式花字,让画面充满拼贴感,仿佛在看一场“文物版动漫”,节奏轻快得让人忍不住跟着嘴角上扬。

好玩、有趣的外表之下,“显眼包”保留了严谨专业的叙事内核。短短5分钟的篇幅中,既完整呈现文物的出土背景、馆藏信息,又从中解析出文物蕴藏的文化价值。为了方便观众理解“显眼包”的科技含量,创作者还用动画演示铜釭灯导烟入水的环保设计,展现出这个千年前的“设计爆款”内含的硬核科技与顶级审美。而对于云纹铜五柱器这类尚存争议的文物,创作者则保持中立立场,从多角度展开解释,并以“问号”收尾,留给观众更多思考与讨论空间。

不仅如此,创作者还激活了“显眼包”们赋予当代人的情绪价值。《祖先的小怪兽》一集,当象征公正的神兽獬豸被安在古建屋顶上,摇身变成脊兽,不忘感叹一句“这么多兼职,可忙死我了”——这是文物的“心声”,也是当代年轻人的心理投射。《朋友,请你开心》里,跨越时空来卖萌的木刻石雕相继登场,他们表情里的喜怒哀乐,在特写镜头与情绪解析中,也成为当代人“卸下面具、表现真我”的精神镜像。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原标题:【网生一代制作电视纪录片《馆藏“显眼包”》创意十足
内容摘要:有一些文物,只凭一个回眸,就能让人终生难忘,它们被称为博物馆里的“显眼包”。 今年暑期档,央视纪录频道推出微纪录片《馆藏“显眼包”》(以下简称“显眼包”),聚焦各大博物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1820.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