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星闻 > 《聊斋·兰若寺》:讲故事的人与故事里的人(2)

《聊斋·兰若寺》:讲故事的人与故事里的人(2)

发布: 2025-07-24 19:55:01来源: 互联网

但那又如何?追光动画可以一气推出五组叙事实验,尝试着将聊斋故事改编为“追光”故事的不同可能。你可以说它是勇气可嘉,也可以说它是实力使然。一方面,人们通过本片可以看到聊斋故事“排队上市”的巨大空间;另一方面,在用票房检验的院线市场之外,事实上,本片还为自身保留了一条网络流媒体平台上切条传播的赛道——一花一世界,每个单元故事也许都会凸显独立之主体性。

故事里的人:

“复刻”与“新妆”

熟悉《聊斋志异》的观众对兰若寺的故事会倍感亲切。尽管叙事风格不尽一致,但五个故事都总体上维持了原先的结构与情节。

比如人们会讨论鲁公女的莽撞自杀是否合理?其实原小说的情节设定就是如此;宁采臣穿上中山装、聂小倩套上旗袍,穿越得是有点过分,但“人鬼情未了”恰恰是蒲松龄定下的缘分;窦旭的蜜蜂王国奇幻之旅,虽和迪士尼故事异曲同工,但原小说的成人版“托梦”情节架构并没有改变。至于王七崂山学艺的失败之旅,则和1981年上海美影厂的木偶动画片一样,仿佛看图说话,更是完整复刻了一遍老故事。

即便是五个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与人物关系,本片也依循着原著小说的设定,保持既有样态。看起来,这不太像追光动画擅长的随性挥洒的故事新编。若是所有故事都被前世今生、别传后记改头换面一番,《聊斋志异》的原著门庭大约也没法撑得住。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的意义上,本片连带的效应或许是可以唤起一部分观众阅读原著的兴致。

那么,除了绚烂的动画表达,本片故事的“新”在哪里呢?

仔细观察故事里的人,观众们或许可以发现,除了作为“开胃菜”出现的《崂山道士》,在其余四场戏的性别角色塑造上,,女性角色比男性角色显然更加着力,也更有动人的感染力。

无论王生、窦旭、宁采臣还是张于旦,在原著小说中都是作为主导人物而出现的,女性角色往往附着于他们的生命境遇和生活场景而展开活动。在本片中,男性角色更多地成为串联情节的工具性角色,女性角色相对而言则饱满得多。童趣盎然的莲花公主,实则胸有成竹,策划了整个借助男孩拯救蜜蜂王国的行动——所谓两小无猜的爱情只是副产品。《画皮》中的王夫人,并非一直逆来顺受、唯唯诺诺,而是在认清王生的真面目后对其扔下一句“恶心”。聂小倩的身上少了几分幽怨之气,多了几分果敢的行动力,战胜了姥姥,也拯救了自己和爱情。鲁公女的故事是全片的高潮,她有泼辣,也有温柔;有小聪明,也有大执念——她本身也成了兰若寺里最耀眼的光焰。

追根溯源,蒲松龄《聊斋志异》的世界里,本来就有很多女性形象的描绘。只不过,在绚丽的动画时空中,她们原本的个性被进一步凸显放大;而她们的动画形象,也可以被声光色影打扮得更加好看。

本片多为人所称道的是不同故事风格各异的画风。《崂山道士》简约细腻的羊毛毡画风,颇有定格动画的怀旧味道;《聂小倩》写实精准的民国奇幻画风,夹杂着现代与传统交织的风情;《莲花公主》勾勒神韵的二次元卡通画风,可以唤起女孩们的童年记忆;《画皮》“清明上河图”式的国画风,处处显着优雅闲适的市井气息;《鲁公女》极尽铺排渲染的“最炫民族风”,将“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瑰丽景观再现于银幕。在动画表达的层面上,本片当然是好看的。人行画中,画赋人韵,好看的景自然配得上仪态万千的女子。

回到追光动画。你可以说本片是对《聊斋志异》经典改编的探索实验;也可以说这是一场大型的彰显技术可能的动画展演。但稍遗憾的是,追光动画试图变“众口难调”为“各取所需”的创作努力,大约并不太契合电影院观众的心理需求。人们走进影院,更需要沉浸式的集体共情,需要一场将他们抽离出现实的酣畅之梦。不同故事彼此间的互涉干扰,会不断地打破观众的情绪节奏,会让他们难以判断、无所适从。假若小故事可以变成大电影,比如《莲花公主》被扩展成送给孩子们的六一档礼物,《鲁公女》被扩展成送给情侣们的七夕档晚宴,或许追光动画的努力会被更多的观众认知。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原标题:【《聊斋·兰若寺》:讲故事的人与故事里的人(2)
内容摘要:但那又如何?追光动画可以一气推出五组叙事实验,尝试着将聊斋故事改编为“追光”故事的不同可能。你可以说它是勇气可嘉,也可以说它是实力使然。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29630.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