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星闻 > 《聊斋·兰若寺》:讲故事的人与故事里的人

《聊斋·兰若寺》:讲故事的人与故事里的人

发布: 2025-07-24 19:55:01来源: 互联网

熟悉《聊斋志异》的观众对《聊斋·兰若寺》倍感亲切。尽管叙事风格不一,但五个故事总体维持了原先的结构与情节。

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影片,《聊斋·兰若寺》有着和《长安三万里》一样的野心。《长安三万里》讲最会写诗的李白,把李白的诗酒人生讲得荡气回肠。《聊斋·兰若寺》来说最会讲故事的蒲松龄,显然就走不了纵横四海、信马由缰的路数。一则蒲松龄“长命不犹”的人生颇少亮色;二则《聊斋志异》几百个鬼怪狐仙的故事也难串联。那么干脆别开生面,把幽幽暗暗的兰若寺从《聂小倩》中抽离出来,变成了一个讲故事的固定竞技场。

讲故事是从电影诞生一直到现在的老话题,本片上映后的众说纷纭也大都围绕故事的优劣长短展开。所以从叙事的视角观察兰若寺,或许是最适合的文本对话方式。

谁在讲故事:

蒲松龄与“追光”

《聊斋·兰若寺》设置了一口兰若寺的深井,井中蒲松龄和古怪精灵的蛤蟆、乌龟坐井观“世”、谈东说西。这口井像极了薄伽丘《十日谈》里的山间别墅,只不过,《十日谈》里的那群青年男女呼啦啦地讲出100个故事,兰若寺的“三人谈”只讲了五个篇章。

故事会的设计赋予了本片有趣的嵌套式结构——外层的故事包裹着、串联着内层的故事。讲故事的人走上前台,可以商榷、可以评判、可以中断、可以议论,这就让本片不同于常见的主题呼应的集锦式电影,而颇多了几分元电影的况味。元电影的重心不止在于故事本身,还在于讲故事的人以及他们讲故事的姿态。

那么谁是讲故事的人?

让蒲松龄来评价蛤蟆和乌龟谁故事讲得更好,这种课堂讲评的套路当然是用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的。五个故事有名有姓地抽离自《聊斋志异》,蒲松龄自然就是故事整体叙述者的形象外化。这一次,叙述者是青春洋溢、机智聪慧的,故事不再是他因为应试不如意与生活苦闷而有所寄托的孤愤之言,而是转换成他与蛤蟆、乌龟兄弟合作展开的游戏式畅想之作。换言之,本片借蒲松龄形象的塑造,将他的故事抽离出时代布景与个人境遇的语境,回到故事讲述的本身。

看,蒲松龄已经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想象,现在是该当下的叙述者登场,来温习“风景旧曾谙”的记忆。

所以真正的故事比拼者是《聊斋·兰若寺》的五个创作团队,他们承担了不同单元故事的叙述任务,也因此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故事风格。

《崂山道士》的竹篮打水一场空,是妥妥的寓言式表达;《莲花公主》的蜂舞裙飘、梦游仙境,走的是纯纯的公主童话风;《聂小倩》穿越回民国,是一派乱世爱情的悲喜风景;《画皮》工笔细描,让人拍案惊奇之时品的是“醒世恒言”;《鲁公女》“出生入死”,讲的是浪漫瑰丽的爱情传奇。

坊间对于本片的议论,多集中在五个故事的“杂烩混搭”,是否影响了影片的整体性?

本片显然是在众口难调的市场环境中确立了分众传播的理念——不同的故事叙述者对应着不同的故事受众。喜欢简简单单的可爱精灵,喜欢我见犹怜、花容月貌的美女,喜欢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喜欢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悲剧,喜欢生生死死的大开大阖,喜欢阴森恐怖的悬疑重重……兴趣迥异的人们大体都可以在热热闹闹的故事铺排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带来的问题就在于,人们很难在两个半小时的观看过程中保持连续的注意力聚焦。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原标题:【《聊斋·兰若寺》:讲故事的人与故事里的人
内容摘要:熟悉《聊斋志异》的观众对《聊斋·兰若寺》倍感亲切。尽管叙事风格不一,但五个故事总体维持了原先的结构与情节。 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影片,《聊斋·兰若寺》有着和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29630.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