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随着高清影像被更多人接受,舞台剧也为影像呈现做出了改变。由于镜头能够呈现舞台和演员的更多细节,因此被安排进行高清影像录制的场次,演员的妆造要求会更高,力求不出现瑕疵。编剧和导演还可能为拍摄而调整剧本。在英国国家剧院上演的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中,马伏利亚向薇奥拉表白的一场戏原本发生在花园中,但到了高清摄制版中却发生在一处三角构图台阶上,这样的改动让镜头里的画面有了独特的几何美感。 当然,舞台剧影像也无法呈现舞台剧全部的魅力。经典舞台剧的每一场表演都是特殊的,对于同一段内容,不同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表演各有特点,但影像往往只能记录最符合标准化需求的那一场。另外,,对于传统舞台剧观众而言,目光可以随时在整个舞台上自由移动,而影像则可能限制这种自由的审美眼光。甚至对于某些戏曲作品而言,舞台之外的器乐演奏也是颇具欣赏价值的一部分,但却可能被影像所忽略。经典舞台剧与高清影像二者间的区别,一部分来自于舞台影像艺术的不完善,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二者本身的媒介差异,难以弥合。也正因如此,舞台剧影像可以成为当代观众靠近经典舞台艺术的中介,熟悉影像艺术的观众通过它们,逐渐了解舞台艺术,并更多地走进剧院感受经典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清舞台艺术影像能够帮助舞台剧突破空间地域的局限,把经典的舞台剧作品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更多观众有条件享受舞台剧的魅力。我国有着悠久的舞台剧文化传统,诞生了大量优秀的戏曲作品;同样也有许多文艺工作者从事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剧种的创作,但受限于地区、价格、接受门槛等因素,这些作品往往只在小众圈子里传播。而《初步举证》在中国院线的票房成功可以说明,高清影像这样的新大众艺术媒介能够为舞台剧带来助益——当然,这有赖于一套将舞台艺术与影院艺术相结合的新形式。 但是,我们不应盲目高估新形式的潜力,高清舞台剧影像在“生产-消费”层面的现实状况是不容忽视的。制作一台高质量的高清影像,其花销动辄上百万。以NT Live(National Theatre Live,英国国家剧院现场)为代表的制作方,之所以能够持续产出高质量的影像,在于他们有着持续的舞台剧创作能力、全球范围内庞大的戏剧爱好群体以及成熟的营销和接受体系(如点播模式、明星效应、教育市场等)。如今,中国的舞台剧市场正在逐渐扩大,一些年轻观众也愿意走进剧场观剧,而某些出色的舞台剧也屡屡“出圈”,一票难求,这是舞台艺术进一步发展与传播的市场基础。高清舞台艺术影像能够成为舞台剧的助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复制这一模式,更重要的启示在于,它提醒着中国文艺工作者,文化影响力的提高并不能只依靠小众圈子或几件“爆款”,它应该产生于成熟的文艺生态,这包括较大规模的受众与创作者,较完善的生产消费模式,对于剧作创新的鼓励与支持,以及整体艺术氛围和素养的培育。在这个基础上,新媒介、新形式所初步展现的潜力才可能成为滋养我们行业的现实。 |
原标题:【舞台剧+电影院是否正在催生新媒介艺术(2)】 内容摘要:另外,随着高清影像被更多人接受,舞台剧也为影像呈现做出了改变。由于镜头能够呈现舞台和演员的更多细节,因此被安排进行高清影像录制的场次,演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29625.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