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上,微短剧超过传统长剧、综艺,成为最受关注、讨论声量最大的话题。一方面,从高规格的“追光计划”微短剧国际大赛到政府专项扶持政策的发布,再到多场微短剧精品创作研讨会的密集召开,昭示着这个新兴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与市场机遇;另一方面,站在行业前沿的微短剧创作者们,已明显感知急速增长背后是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高同质化内容让观众产生“爽疲劳”,付费意愿下降,流量增长放缓。微短剧发展已经站在了红利期消退、“情绪牵引”时代终结的十字路口。 压力和隐忧,亦是升级的契机。当行业不再沉迷于“流量速食”,转而追求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这场“方寸之争”方能通向更广阔的天地。正如本届大会的主题——精微致远,微短剧的真正价值,终将归于以小见大的时代表达。 发展现状 从唯流量论到价值沉淀 据云合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微短剧的热潮持续,供给极速膨胀,红果及“爱优腾芒”等平台的微短剧库存总量目前已达4万部,但有效播放同比上月增速已从2月的44%滑降到了6月的4.7%。从流量数据上,微短剧已经进入瓶颈期,全行业正在理性寻找路径突破天花板。 最初传统长剧和微短剧之间似乎有“存亡之争”,如今行业已逐渐看清这场新旧比拼的未来:二者都具有娱乐价值,都具有情绪价值,共同趋向精品化,相互博弈、依存和借鉴。在内容产业的变局中,长和短、横和竖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优势各显的一个新生态系统。数据显示,长剧每年在制作端的投入达300亿元以上,而短剧投入在120亿元以上,因此在长短剧共存的生态体系中是一个增量的市场,对从事内容产业的从业者来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爱奇艺CEO龚宇认可这种行业新常态。他说:“我以前一直认为,科技创新诞生了电影、电视作品,但互联网的诞生没有催生新的作品形态,现在看来,微剧就是那个新形态。它曾冲击着传统影视行业,但也逐渐趋于平静,让网络视听的内容生态系统中又多了一个品类,且与其他品类各得其所。” 而在全新的视听内容体系下,影视市场发生了变迁:内容价值完成了从流量到人心的回归。“唯流量论被彻底抛弃,真正能留下来和产生深远影响的只会是直抵人心的内容。长远看,能让用户产生情感和思考的,便是可以对抗浮躁,长久沉淀的内容价值。”腾讯在线视频联席主席王娟总结。 创作困境 “爽疲劳”是高速发展后暴露的痛点 你还在对微短剧上头吗?很多人的答案已经变成了否定。 曾经让人欲罢不能的快节奏、强反转、高满足感,如今已逐渐褪去吸引力,成为观众口中的槽点和创作者的痛点。 |
原标题:【从流量狂欢到内容深耕 微短剧何以精微致远】 内容摘要: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上,微短剧超过传统长剧、综艺,成为最受关注、讨论声量最大的话题。一方面,从高规格的“追光计划”微短剧国际大赛到政府专项扶持政策的发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29014.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