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银发题材的深刻性远不止于对孝道伦理的探讨,更在于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映照。电视剧《老有所依》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独生子女在事业与孝道间的艰难平衡,失能老人护理带来的经济与精神双重压力等情节,直指当代中国家庭面临的养老结构性矛盾。短剧《大妈的世界》则在看似荒诞的喜剧表象下探讨严肃的社会议题。比如主人公沉迷于鸡蛋盲盒的情节,映射出当下人们疯狂购买盲盒的风潮;“大妈”们发现手机会“窃听”自己的生活,这段剧情实际是在探讨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安全问题。这些社会问题被巧妙包裹在轻喜剧的外壳之下,让观众在会心一笑后陷入深刻思考。银发题材作品受到观众好评,让创作者意识到,银发题材应构建多声部的叙事交响,展现老年群体与社会、时代乃至世界的深层连接。 应为老年人构建更包容的社会氛围 目前的银发题材存在两种值得警惕的创作误区。一种是伤痕累累的悲情叙事,这类作品往往刻意塑造老年人的悲剧形象,浓墨重彩地表现其遭遇儿女不孝、经济拮据、病痛缠身的不幸人生。这种叙事虽然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往往止步于社会矛盾的简单呈现,既缺乏对问题根源的深入剖析,也未能提供建设性的思考方向,最终只能让观众在压抑的情绪中徒增焦虑。另一种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爽文叙事,这类作品将老年人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或是摇身一变成为“老年霸总”,上演“霸道总裁爱上我”“事业一路开挂”“人生不断逆袭”等脱离现实的桥段。这种创作虽然满足了部分观众的幻想需求,却因内容悬浮、情节低俗、思想浅薄而丧失了艺术应有的现实观照。 这两种极端化的创作倾向,本质上都是对老年群体真实形象的简化与扭曲。前者将老年人定位为纯粹的弱势群体,后者则将老年人神化为超现实的完美存在,都未能准确把握老年形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优秀的银发题材创作应当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平衡点,既展现老年群体的生命韧性,又不回避他们的脆弱与局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既有现实深度,又有艺术高度,既有社会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塑造真实立体的老年形象,需要创作者深入把握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的身心特征与时代印记。正如“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所描绘的,老年人既保持着精神世界的丰盈,又不得不面对身体机能衰退带来的现实困境。这种矛盾性可以成为塑造典型人物的关键所在——创作者既要表现老年人岁月沉淀的智慧,又要展示他们难以避免的脆弱;既表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又要展示时代变迁给他们带来的挑战。比如,电视剧《我的后半生》细腻呈现了沈卓然从丧妻之初消沉麻木,到一年后重燃生活希望,再到勇敢追求爱情的心理变化。与他产生感情纠葛的几位女性角色也绝非功能化的陪衬。比如,执着于房产保障的连亦怜、追求精神契合的聂娟娟、务实过日子的吕原等,每个人物都秉持着独特的生活态度,又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同样的立体塑造也体现在电视剧《老闺蜜》的五位女性人物身上。痛失独子的梅姨将对孩子的哀思转化为经营咖啡馆的动力,展现了创伤后的心理重建过程;艾琳身患顽疾仍坚持模特事业,她的故事诠释了老年群体对生命尊严的坚守;还有拥有一颗少女心的宋丽娜、努力尝试再就业的刘大夫、广场舞达人红姐,也共同拼贴出当代老年人丰富的人物图谱。这些形象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创作者既呈现了他们作为老年人的共性特征,又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生活轨迹与性格棱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年华老去的时候,关注老年人就是关注每个人的现在或未来。银发题材创作的根本意义,在于为整个社会提供理解生命、面对衰老的精神参照。这些作品最终要回答的,是一个关乎文明底色的命题——我们如何共同构建对衰老更包容、对暮年更温柔的世界。 |
原标题:【屏幕关注民生新话题:银发群体从配角变主角(2)】 内容摘要:当然,银发题材的深刻性远不止于对孝道伦理的探讨,更在于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映照。电视剧《老有所依》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独生子女在事业与孝道间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1581.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Copyright ©copy; 2020-2025 剧透宝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鄂ICP备2022012449号-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