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星闻 > > 情知所起,方能一往而深(2)

情知所起,方能一往而深(2)

发布: 2025-05-15 13:09:40来源: 剧透宝

当然,剧中玉春的心态首先反映了抗战时期身处大后方的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焦虑。同时期,宋之的的《雾重庆》也表现了大后方青年面对抗战的复杂心态。他们关心抗战,心系民族同胞,却无法切实拯救大众。《风雪夜归人》以玉春的形象表达了一种救赎之愿与解放全人类事业的艰难。

玉春牺牲自己换取莲生的自由,而莲生甘愿穷困至死,也没有将玉春留给他的金镯变卖。二人欲挣脱的世俗不是礼教与阶级,而是勇于抛弃依靠他人而获得的虚荣。莲生身死,他的灵魂得以永生。那金镯让两个小乞丐吃上了一餐饭,也算不辜负玉春之心愿了。因此,第三幕玉春赠金和序幕两个乞儿从死去的莲生手上拿走金镯,是相互呼应且富有意蕴的情节,实不应删去。玉春与莲生情比金坚却不求厮守,身处繁华却心地高贵,如此脱俗之爱实难为一般人所解。

戏曲如何为话剧所用

话剧是以对话叙演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在话剧表演中加入戏曲元素,一直是话剧民族化的实践方向之一。尤其在戏曲演员为主要人物的话剧中,这种实践更是顺理成章。

《风雪夜归人》剧本第一幕并没有莲生演戏的场面,但国家大剧院版和人艺版都安排了一场旦角做工戏。国家大剧院版用的是《樊江关》,大幕前灯光大亮,披袍策马的薛金莲一套英姿飒爽的动作,背景音是戏园子里观众的喝彩。这不仅展示了莲生的风采、得意,交代出台前的闹热气氛,也给王新贵第一句台词“还是后台清净”打下基础。人艺版用的是《天女散花》,演员从舞台深处走出,远远地起舞,结尾将绸带舞成一个圈。台前站着一身白衣的女子,当然就是玉春。不能说这样冷清的开场不好,但起码它对树立人物形象的帮助不大。

而二人在后台的出场,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无所适从。莲生下台后见到旧识王新贵,态度冷淡;对催场人更是傲慢,“让他们等着”。玉春的出场同样也是带着冷冷的态度,像天上掉下的林妹妹。虽然剧本上写着,莲生因习旦角,生活中也不免有些错乱,但至少在玉春这位金主太太面前,应当是个男人。更何况,俩人还得一见钟情呢。

这第一幕里,观众除了看到两人和着《牡丹亭》走了几个圆场,然后就定了下次约会,感受不到二人是如何从陌生逐渐走近的。莲生对邻居朋友的敷衍和缺少刚性,与玉春不明就里的亲近,让人对这两个人物爱不起来。第二幕在苏家的相会,两人的交流感仍然不足,经常是分站两边,隔空对话,把应当展现的你来我往、进退闪躲的对话变成了朗诵;又删去了关于穷朋友、世界等内容的对话,改换成了对于蜉蝣的感慨。过度强调二人欲偕鸳侣之意,实低看了原剧的精神高度。同时,过多的意象化场面打断了两人语言交流的情势和层次,造成整体节奏过于缓慢,影响了观感。

我们并不缺少爱情经典,但像《风雪夜归人》中表现的如此高洁纯粹的人间至情并不多见。我们当然希望寻找更多优美的形式去表现经典作品,但在精神品质上还应尊重原作,若是对原著进行修改,也该做到自圆其说。

王津京 摄影/李春光(除署名外)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原标题:【情知所起,方能一往而深(2)
内容摘要:当然,剧中玉春的心态首先反映了抗战时期身处大后方的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焦虑。同时期,宋之的的《雾重庆》也表现了大后方青年面对抗战的复杂心态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1572.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评论列表

    网站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0-2025 剧透宝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