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跨时空可以拯救当年的少男少女,我希望这十二封信能灭了叶一波! 已经看完六集,可追! 很意外会出现这样一部很不一样的暑期档。我甚至没法清晰地说出它的目标受众是谁,既不是仙侠、古偶、现偶、男频类盯着学生党的娱乐向剧,也不是为电视机前蹲守的中老年定制的现实主义题材。 《十二封信》,从名字到简介,就点明了奇幻基调,故事的一端设定在2026年更是近未来的奇幻定位,这并不常见,甚至可能就是故意在给观众打预防针——一切不合理的2026都是合理的。 但故事的真正主体却发生在1991年,是历史孔隙里已经远去的真实。 / 在历史孔隙中窥见无人在意的青春或许,对很多00后的年轻人来说甚至有些无法想象当时的90年代,即便是80后,也只有模糊的记忆——毕竟剧中正十八九岁的海棠阿寻,他们的同龄人应该是现在也已经奔六的七零后。 90年代,录像厅多过电影院,牛仔裤是时髦小青年的配置,游戏厅和台球房是青少年的游乐场,也是小混混的聚集地。 90年代,打黑扫非还没彻底,古惑仔的影响力甚至吹到了校园,中学生混帮派或者自己装模作样地搞社团也不少见,工读学校这个名词也常出现在老师口中。 虾条相当于现在的巧克力,油纸包的老式面包是会让小孩馋死在柜台前的……至于写信的邮筒我甚至没有红色的记忆,因为1991年我才刚刚念小学一年级。 还有影视剧、动漫、流行音乐的开放引进,在当时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娱兴起的高潮,也附着着帮派横行的混乱。 于是,当镜头切入1991年后,我突然有种很微妙的感觉,好像自己在跟着余念窥探唐亦寻和叶海棠的人生。 一个是福利院长大的孤儿,一个是赌徒父亲逃跑母亲的女儿,两个无人关注的底层小苦瓜的青春,却如命中注定般地相遇。 而一场小书店的营销活动“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连接起了两个时空。 / 1991年的遗书,和未来的自己有约1991年的画面,棕调、暖黄、饱满,有90年代滤镜特有的红绿色浓郁的突出特点——彼时墙面常用绿漆,红白对比之下的鲜明跳跃,就成了时代的影像记忆。 唐亦寻帮了一把收废品的老大爷,叶海棠把纸板送给了老大爷,红色的2号邮筒就出现在书店门口。 寄给未来的自己只是个噱头,而邮筒寄出的第一封信却是叶海棠的遗书。 对少女叶海棠来说,那是她的至暗时刻。 疼她护她的奶奶过世了,妈妈因为受不了爸爸的疑心家暴而逃跑了,而那个家暴的父亲叶一波,在外人眼里是受委屈的老实人,是为了养小养老生活不易的中年男人,是火场救人的英雄。 但在这伪装的面皮之下,是嗜赌成性、满口谎话、凉薄冷血的王八蛋。他摔打女儿的场面,我真的看吓到了,那画面太真实,真实到不像是演的,真实到我替演员担心会不会摔伤——但这不是叶一波最可恨的地方,可恨的是他在外人面前伪善的佯装,衣冠楚楚、斯文柔弱、委屈求全地把女儿说成精神病、把自己说成受害者,让叶海棠没处说理说真相。 看似荒唐bug吧?但在古早年代或偏远地区,按上精神病的污名,让人百口莫辩,并不是稀罕的技俩。按现在的学术来说,叶一波就是典型NPD。要摆脱血包的命运,只有逃离。叶海棠努力读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逃离父亲,却快不过父亲步步紧逼的节奏。 抢了她的生活费不够,继续抢作为班长代收的班费。设身处地如果自己还在那个年龄,真的是会绝望到崩溃。 所以,她不想活了,她想同归于尽……在那个生命的转折点,收债的唐亦寻介入了叶海棠的人生因果。 / 2026年的情书,那年未寄出的情书2026年的画面,蓝调、冷白、空旷,有近似话剧的视觉感。如果说浦水是因着南方城市与回忆而泛黄,那北星则是未来的北方寒冷城市而泛着蓝白光晕。 船坞的唐亦寻帮了一把拉板车、带着猫的收废品大爷,看到板车上红色的3号邮筒,愣了神。 当年在叶海棠家门口,也有相似的一幕。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她。讽刺的是,只有收债人在惋惜这个妹子,但这兄弟台球房的一小撮异类收债人,也因为介入他人的因果而遭受了血光之灾。 他知道叶一波的真面目,他看到叶海棠所有的悲惨处境,他说有事你找我,他一次又再一次地揍了叶一波。 某种意义上来说,拳头硬确实可以保护弱小,但却解决不了问题。这剧很好的一点是,并没有为了制造爽感来刻画“以暴制暴”。 唐亦寻可以恫吓到同学里的小混混,但却无法一拳打倒老油条赌棍。既不能阻止叶一波继续搜刮房契去赌,也无法拯救叶海棠逃离苦海。 (顺便一提,对赌棍的刻画也到骨到肉:赌徒口中没一句真话的怂样太过写实。) 耗子想保护残疾姑娘珍珠,却接连被揍,甚至牵连到查哥。 查哥以为赔了本钱、下重手揍阿寻耗子就能保住他俩,没想到仍然被砸了店,想买船做本分行当的念想又被打破。 三个好人只因出身背景等原因做了收债行当,打打杀杀,原本想着苟着攒钱就能洗白,但当为了正义两肋插刀后才发现,难。 强弱并非全然靠拳头来划分,对缺失家人的他们而言,抱团在一起成为家人,也是在积蓄力量。只有当浮萍生了根,才可能为人遮风挡雨,甚至撼动天地。 而这些,直到35年后,历经沧桑而失智的唐亦寻才想明白,写下迟到的情书,寄给想要守护的家人。 唐亦寻与叶海棠之间的“爱情”,其实比普通爱情更深,互相舔舐伤口的小动物之间,是超越爱情与亲情的纯爱。不为享乐不为占有,只希望对方能好好地活下去,少受点伤害,多些开心与好事。在彼此快要滑落的时候能有一只手拉住最后的希望。 这些深刻的情感,1991年的唐亦寻尚未察觉,叶海棠也顾不上回味,但却在此后半生无法淡忘。 / 邮筒变邮箱,时过境迁的遥相呼应1991年的2号邮筒,如果没有2026年的玄幻介入,便是一个双向救赎的社会派悲剧故事,说是青春疼痛文学不如说是悲惨世界的侧写。 身处黑暗世界中的两个人双向救赎的故事,没那么容易讲。身陷泥沼中的两个人,仅凭两人之力,很有可能滑入更深的深渊,稍一不慎就会走上歧途。 如果只是这么个故事,大差不差,大家都能想到大概走向和结局。那这个剧就落俗套了。 但正因为2026年的3号邮筒连接了时空,让身为观众的我也参与了进去,开始期待未来能否改变过去。 从第4集开始,2026年的剧情就不单单是一个辅助线索,也不是为了在压抑沉重的故事中间穿插夸张、搞笑的氛围放松节奏。而是在从未来看向过去。 在余念和沈程的视角,是两起老人离奇失踪案。 老年痴呆的余志勇离奇失踪,女儿余念在找爸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他爸不是余志勇,忽然不知道自己的爹到底是谁。 和父亲定居国外的沈程匆匆回国,是因为母亲忽然不见了,车却在半路上发现,而自己急着要接母亲出国做手术。 因为邮箱的神秘来信,余念开始寻找叶海棠,于是与沈程不打不相识,从浦水来到了船厂邮筒前,研究起超越时空的来往书信。 于是作为旁观者,我已经知道2026年的叶海棠和唐亦寻是什么样子,虽然不准确但大致的人生轨迹在儿女的交谈中逐渐曝露出来。这些是1991年的他们的未来。 还有,当年缺失家人的他们,在35年后拥有了家人——尽管不完整,但余念和沈程的担心焦急,足以可见唐亦寻和叶海棠已经拥有了牵挂他们的家人。 但要说到父母爱情——警察同志用词就很好“父母不愿让儿女知道的私事”,无论怎么看,叶海棠和唐亦寻都没能终成眷属。 于是,现在留给观众的悬念就有三个了: 其一,这35年,叶海棠和唐亦寻究竟发生了什么?查哥、鑫姐、耗子、珍珠……甚至叶一波又怎样了? 其二,往邮筒寄信的唐亦寻是否知道邮筒可以跨越时间?寄信的举止,是因为在1991年收到过信还是仅仅因为老年痴呆只记得曾经的邮筒? 很微妙的剧情设置在于,我们目前看到的就是邮筒已经在干扰1991年的故事了。如果1991年的叶海棠没有收到过2026年的余志勇的情书,就不会扯着1991年的唐亦寻放狠话,也不会有后面挨叶一波打,俩人直接的互动和关系就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就已经不算是最原本的时间线了,,那么在最初的版本中又是否还会有余念和沈程的存在呢? 其三,当余念和沈程开始与过去的父母交流书信,他们是否能改变父母的命运?这也存在几种可能,改变不了是一种,能改变的话则可能有多种不同发展的可能。 当第二点与第三点叠加,这既成为了后半部分的看点,双向救赎的含义,除了唐亦寻与叶海棠之间的守护与疗伤,也有双时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理解与爱护。 而这也是考校编剧的地方,不仅要脑洞,还需要编圆。只要能自圆其说,《十二封信》就算是另辟蹊径的创新之作了。 当我发现这剧还是原创剧本时,不得不先夸一下,有些细节铺垫得很是用心。比如1991年的叶海棠面对暴力讨债而2026年的余念面对文明催拆,比如1991年的温热与2026年的寒冷,双时空有很多工整的对比,在虚实之间、未来与过去之间落在不经意的画面和情节里。比起十二封信都写了啥,我更期待这些隐秘的细节积累到高潮的爆发。 |
原标题:【 跨时空通信,小苦瓜纯爱冲破命运枷锁剧(十二封信)剧评】 内容摘要:如果跨时空可以拯救当年的少男少女,我希望这十二封信能灭了叶一波! 已经看完六集,可追! 很意外会出现这样一部很不一样的暑期档。我甚至没法清晰地说出它的目标受众是谁,既不是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dianying/33436.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