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宝讯 “侵略是人类史上最大的罪行。” 这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的开篇之语,,掷地有声,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炮火震碎东北,家国破碎,生灵涂炭;1935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如警钟长鸣,字字千钧:“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在最深的黑暗中,中国电影人用光影凝聚星火,点燃了抗战烈焰,唤醒民族觉醒,记录历史真相。 《今日影评》推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策划节目《铭记》,本期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与导演肖桂云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探寻光影中抗战岁月的回响。 光影初燃,左翼电影运动的星火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撕裂长空;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血战染红大地,中华民族在剧痛中觉醒,中国电影界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左翼电影运动的蓬勃兴起。 夏衍、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等先驱,以电影为武器,唤起民众的抗战意识。1933年,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文委电影小组,电影人们开始系统性地创作反映时代呼声的作品。 其中,1933年创作的《桃李劫》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影片以青年学子为切入点,尤其主题曲《毕业歌》的激昂高亢,唱出了“热血沸腾”的抗战决心:“拿起枪来战斗!”这首歌不仅唤醒了无数人的爱国热情,更成为中国电影人爱国红线的起点。 肖桂云导演感慨道:“中国电影人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爱国的红线,抗日的红线。”《桃李劫》的镜头语言与音乐,激励了一代青年投身抗战,点燃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长影厂的抗战记忆,《松花江上》的悲怆回响 谈及中国电影的抗战记忆,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厂)是绕不开的坐标。1947年,长影厂出品的《松花江上》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影片以九·一八事变为背景,讲述了东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苦难与反抗。 肖桂云导演回忆,长影厂的老导演们多是从战场走来的电影人,他们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下,用真挚的情感完成了这部作品。影片中,张瑞芳现场演唱的《松花江上》悲怆动人,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抗战挽歌。 |
原标题:【今日影评·铭记 | 肖桂云讲述光影里的热血往事】 内容摘要:剧透宝讯 侵略是人类史上最大的罪行。 这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的开篇之语,掷地有声,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炮火震碎东北,家国破碎,生灵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dianying/33110.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