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影评人宋磊则表示,虽然人物设定像小孩,“但在角色身上投射了成人的情感”。“浪浪山就像通往孩童世界的入口,等看完影片的时候,却有一个成人的出口。” 笔墨入镜,以拙为美,匠心声画制作打造纯正国风 影片于8月1日发布《笔墨意“镜”,光影随“形”》制作特辑,聚焦幕后创作理念,展现了主创团队在画面呈现、角色塑造、声音设计等多维度的创作理念与匠心追求。该片集合了一支超600人的制作团队,共计完成1800余组镜头、2000多张场景图,在二维动画的表达中创造性地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与电影镜头的光影空间感。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资深艺术家组成的艺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艺委会”),以深厚的艺术积淀为影片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因此,影片既有对“中国动画学派”经典底蕴的传承,又创新出当代的视觉表达与作品气质。艺委会专家常光希强调上美影“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精神;艺委会专家周克勤则提出“传承老少咸宜的制片方针”,艺委会专家凌纾认为影片最创新之处在于“将西游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起来,真经就在每个人的心间”;艺委会主任、影片艺术顾问速达则表示,上美影的作品始终坚持对“奇趣韵”的追求。 影片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提出“笔墨入镜”的创作概念,旨在镜头中融入画意,赋予画面生命力。他在首映礼分享道:“电影画面在水墨和线条基础之上,融入了丰富的色彩光影以及真实的空间,给大家创造一个真实可信的故事空间”影片巧妙地在笔墨写意与质感写实,工业化制作与个人风格化之间寻求平衡。 角色塑造秉持“以拙为美”的原则,让电影中的角色更贴近普通人,展现随性可爱的一面,在制作中从不追求线条的绝对流畅,而是为角色增添稚拙感,比如通过小猪妖鼻子、耳朵的细微颤动赋予其灵动感,以及精心设计的“孩子气”打斗风格等,都使得角色更具亲和力与生命力。 声音设计同样充满巧思,力求营造鲜活氛围。海浪声、虫鸣、鸟叫、风声共同构成“声音蒙太奇”,生动再现夏日场景;埙、洞箫、竹笛等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的融合,为小妖怪们的旅途对话增添妙趣。主题曲紧扣“勇敢出发”的核心,唱出小人物的热忱与力量,演唱者黄子弘凡在首映现场清唱副歌,将勇气传递给观众。 观众共鸣强烈,“浪浪山精神”引发共情 |
原标题:【《浪浪山小妖怪》北京首映好评如潮,8月2日看小妖怪逆袭英雄路(2)】 内容摘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影评人宋磊则表示,虽然人物设定像小孩,但在角色身上投射了成人的情感。浪浪山就像通往孩童世界的入口,等看完影片的时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zongyi/30808.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