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寒交迫,连生存都是难题时,还能怎样取胜?孤悬敌后,与组织、大部队统统失散,一个人如何支撑? 记者穆青曾描述过东北抗联的艰苦处境:“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无数苦难……但是,比起东北抗联遇到的困难,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我也读过中外战争史,看到过不少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事迹的报道。但是,论其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没有一支是超过东北抗联的。” 电视剧《归队》正在CCTV-8热播。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剧集,这部剧里没有主攻宏大战场,也不以耳熟能详的战斗英雄为主角。相反,重现一段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史,它的视角和结构是新的。 擅写“平民史诗”的高满堂携手李立、汝盛、李洲编剧,臧溪川、赵阳执导,主创们由小人物切入大历史、多线并行,细细勾勒一群被打散的抗联战士如何在极端环境中求生、挣扎、归队的过程,从这群看来平平无奇的普通人身上,找寻80多年前,白山黑水间那份不易其心、不改其志、不毁其节的热血究竟何以炼成。 在真实中淬炼群像,写小人物穿越生的炼狱 故事从1938年秋开始,一支抗联小队在日军围剿中被打散。战斗开始前,排长鲁长山(老山东)与队员们做了约定:活下来的人,找到牡丹江市松林镇后山的八棵松,在树干上刻下自己的编号。 但全剧的第一组镜头,已是“八棵松之约”的三个月后。老山东独行林海雪原,撞见一堆牲口的排泄物,他当下掰开粪蛋子,从里头扒拉到未消化的玉米粒,和着积雪搓几下便放进嘴里。书斋里编不出的真实细节,一下把观众带到80多年前的东北林间,也顺势开启戏剧悬念——三个月时间,抗联小队成员经历了什么,他们还能寻到彼此、如约归队吗? 编剧用四线发展、互切并进的手法雕琢群像。作为灵魂人物,老山东一头接着地气,一头是英雄气。他有识人智慧,能通过吃喝拉撒细节勘破二宝子的阴谋,却知其一难知其二,转身掉入“小哑巴”的陷阱;他敢孤胆闯寨救人,可敌人枪口下,面临队伍四散、山林里迷失,铁汉也有孤掌难鸣时……他身上有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精神的具象化,但他不是生而英雄。 二班长汤德远舍身救过人,他为掩护兰花儿自曝行踪,与狼搏斗后侥幸存活,又拖着奄奄一息的战友在林间艰难前行;他有敏锐洞察力,被抓劳工营后表面隐忍以谋长远,还察觉到日军有更大阴谋。然而,当他与昔日兄弟肖铁林相遇,被对方以照顾爹娘为筹码拉拢时,一个在人性间徘徊的普通人呼之欲出。跟随卫生员兰花儿一路,传统战争剧中不多见的女性形象越见丰满。她在战场上反杀日军,又在被“小白马”救下后,主动用医疗技能帮助葱山寨,,甚至后续尝试说服土匪去抗日。高云虎与福庆的金矿磨难与酒馆蛰伏,刻画出普通人在绝境中的急智与情义。而田小贵从跟随排长的神枪手到独自上路的青年战士,成长路注定荆棘密布。 有血有肉的群像没有一一对应的原型,但又是实实在在历史真实的浓缩。自《闯关东》三部曲扎根东北采风,高满堂便有意识深入东北抗联旧址调研,先后采访了30多位抗联战士,这些老人现均已故去。抢救式地采访后,他又探访了八十八国际旅后人,进一步积累史实素材,带领团队沉淀3年打磨剧本。《归队》开机后,3个多月的拍摄期剧组辗转吉林、辽宁等地,在零下30℃的林海雪原实景拍摄,雪地搏斗、啃树皮充饥等艰苦岁月的细节,一一还原。 当这支抗联小队在归队途中各自穿越生的炼狱,在真实中淬炼的抗联战士群像可感可信。 在东北的民间往事里,看一群人的大义 |
原标题:【《归队》热播,创新视角重构东北抗日联军14年抗战史的荧屏书写】 内容摘要:饥寒交迫,连生存都是难题时,还能怎样取胜?孤悬敌后,与组织、大部队统统失散,一个人如何支撑? 记者穆青曾描述过东北抗联的艰苦处境:“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无数苦难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3252.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