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星闻 > 短视频、脱口秀抢风头?但暑期档喜剧还是很能打啊

短视频、脱口秀抢风头?但暑期档喜剧还是很能打啊

发布: 2025-08-28 17:10:01来源: Mtime时光网

2025年的暑期档已经进入尾声,电影市场表现出回暖的趋势。

这其中,喜剧电影功不可没。

浪浪山小妖怪》《长安的荔枝》《戏台》等影片在类型创新和文化表达上实现了喜剧电影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满足不同受众、不同年龄观众的审美偏好。

 

但在这个夏天,也有一部分笑声转移到了小荧幕前。

今年6月,国内多档脱口秀喜剧综艺在流媒体平台上线,即使我手机中没有这些流媒体App,打开某音某书某号,这些脱口秀的切片、二创短视频依然推到我手中的小荧幕上。

每时每刻,各大短视频平台上都有短剧网红在不断造梗、玩梗,以最快的速度博取笑声,刷新观众的笑点密度。

这种段子化的搞笑类短视频水平参差不齐,但也有其独特的媒介优势:能够迅速捕捉社会热点,即时制造梗点,快速传播,并在几秒钟内帮助观众完成情绪的释放。

在这些优势面前,喜剧本身的跨媒介特征被不断放大:它早已不再局限于剧场、荧屏或舞台,而是通过短视频、脱口秀、直播等渠道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碎片化娱乐中。

电影,作为过去几十年喜剧的核心载体,既面临冲击,同时也凭借高口碑作品再次证明了自己在提供完整观影体验和情绪共鸣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媒介更迭,笑声依旧

1984年春节,春晚第二次举办。导演黄一鹤找到演员陈佩斯和朱时茂,和他们商量出个语言类节目。

几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电影创作松了绑,陈佩斯与父亲陈强共同主演的喜剧《瞧这一家子》,,让笑声回到了影院。陈佩斯在片中饰演了有不少小缺点的年轻人嘉奇,影片中不少笑料都源自这个角色。

黄一鹤看过这部电影,也知道此后陈佩斯和搭档朱时茂一直在琢磨创作幽默短剧,于是就干脆让二人来到春晚舞台上,为全国人民表演。

 

《吃面条》就这么诞生了。这种以戏剧排演为基础,集合了各类表演艺术特点的新形式——小品,就这样确立了下来。

小品时长短,场景简单,依赖于喜剧演员在舞台上对台词、包袱的精妙把控,在以电视为核心媒介的时代,这种喜剧形式立即成为普通观众获取幽默和轻松情绪的主要途径。

陈佩斯、赵本山、宋丹丹等舞台、影视演员,更多的也以小品演员的身份被大家所熟知。

随着公共电视台的大量开办与电视的普及,需要更多节目来填补内容时长,这种供求关系反映到喜剧创作上便诞生了情景喜剧。

1991年,郑晓龙作为总策划,找到王朔、马未都、冯小刚等人,共同创作了第一部国产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大约六亿观众在荧屏前被逗的捧腹大笑。紧接着播出的《我爱我家》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少经典笑料至今仍是中国观众口中的“祖传梗”。

 《戏台》则将传统戏曲元素与现实题材巧妙融合,影片中每一个舞台动作、台词节奏都经过精心推敲设计,并赋予文本丰富的文化内涵,幽默从严丝合缝的剧情逻辑中流淌出来,更体现一种含蓄而厚重的文化韵味和讽刺效果,而非单纯的娱乐。“喜剧+”的复合类型模式是电影人目前给出的答案,加号的后面可以延展不同的类型、多样的题材、复杂的情感层次。观众需要的不再是“两个小时不停抖包袱”,而是能在类型故事与熟悉的文化语境中获得愉悦感受,这种观影体验也正是对如今“短平快”笑点的一种对抗。

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他喜剧媒介冲击依然不容忽视,竞争环境的骤变,对喜剧电影创作者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要求。

喜剧电影不仅要提供笑声,还必须提供短视频和脱口秀无法替代的价值:完整的人物弧光,或是更复杂的故事和情感。这些差异性的体验,才能让喜剧电影在未来走得更远,更好。

原标题:【短视频、脱口秀抢风头?但暑期档喜剧还是很能打啊
内容摘要:2025年的暑期档已经进入尾声,电影市场表现出回暖的趋势。 这其中,喜剧电影功不可没。 《 浪浪山小妖怪 》《长安的荔枝》《戏台》等影片在类型创新和文化表达上实现了喜剧电影多元化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3215.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