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中,张译饰演的检察官洪亮是一个“于暗夜守护微光”的平凡英雄,作为“体制内的孤勇者”,剧中洪亮被同事孤立的场景,曾是检察侦查人的现实写照。在剧中,洪亮从一个向现实妥协的懦弱赘婿,到重燃法律信仰选择坚守检察官职责,再到大义灭亲将涉案的岳父江旭东等人绳之以法,人物在自我觉醒、自我革命中完成了正义“守门人”的终极试炼。 这几部政法剧在传统的正邪对决框架之外,不约而同地开掘了人物的内心战场,通过塑造“缺陷式主角”呈现“从个人救赎到守护万家灯火”的成长弧光,使人物内在动力更为坚实可信,也让主人公真正“活”了起来。这种人物塑造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将个人救赎的成长线与剧情主线巧妙互文,主人公个体创伤的愈合过程,也成为社会伤疤修复的深刻隐喻。 审美疲劳 题材繁荣表象下的隐忧 然而,在政法悬疑题材繁荣的表象下,类型窠臼与剧情硬伤如影随形,暴露出创作面临的挑战。《利剑·玫瑰》虽收视亮眼,却因写实质感欠缺导致口碑两极分化。《扫毒风暴》以7.6的评分成为今年国产剧口碑之作,,但依然存在叙事混乱、支线冗余等问题,也反映出题材创作在真实还原与戏剧性间的平衡难题。 《正当防卫》汇聚一线阵容,开播前热度极高,但播出数日即遭遇口碑跳水,收官后豆瓣评分仅6分。该剧虽触及家暴、校园霸凌等社会痛点,却因案件衔接生硬、主线模糊、前期伏笔未能合理收束而被观众吐槽。剧情对法律议题的讨论,停留在“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口号式台词。对比同题材、评分7.5分的电影《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欠缺了对情理法复杂平衡的细腻呈现。 现实题材创作本就艰难,《以法之名》剧本创作三易编剧团队,最终由两位导演领衔的7人团队集体完成。剧集播出后收视一路狂飙,豆瓣开分7.6,大结局前更攀升至7.8,一度被视为“剧王”候选。然而该剧大结局被许多观众质疑“烂尾”,评分随之跌至6.9。 观众对法治剧的期待,永远是扎根现实、精耕细作的力作,它需要真实可信的细节、逻辑缜密的结构、写实的美学风格,而非漏洞百出的情节和脸谱化的角色。暑期档政法悬疑剧的繁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密集排播下,题材红利终会随着观众的审美疲劳而消退,创作者只有将镜头更深地探入社会肌理和人性复杂,才能回应期待,创作出兼具专业严谨与情感共鸣的时代佳作。(北京晚报记者 邱伟) |
原标题:【今夏暑期档政法悬疑剧爆发 创作空间扩展至热点领域 叙事表达突破边界(2)】 内容摘要:《以法之名》中,张译饰演的检察官洪亮是一个“于暗夜守护微光”的平凡英雄,作为“体制内的孤勇者”,剧中洪亮被同事孤立的场景,曾是检察侦查人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1349.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