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星闻 > 打拐题材剧《利剑·玫瑰》登上收视排行首位 换个角度憧憬“天下无拐”

打拐题材剧《利剑·玫瑰》登上收视排行首位 换个角度憧憬“天下无拐”

发布: 2025-08-01 11:40:01来源: 互联网

打拐涉案剧《利剑·玫瑰》近日在央视八套黄金档首播,作为涉案剧中较为少见的打拐题材类型,《利剑·玫瑰》在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突破,单元式案情推进与主线叙事交叉出现,叙事视角又兼顾警方侦破与警民联动,故事精彩纷呈、高潮不断,甫一开播就登上同时段电视剧收视排行首位。

不落窠臼突破打拐题材叙事

尽管打拐题材影视剧作品较为少见,但此前曾先后有过电影作品呈现,《亲爱的》《失孤》等作品当年在上映时都曾有过广泛的社会影响。《利剑·玫瑰》将故事背景放置于2009年,当时打拐寻人的网络尚未具备如今的大数据,高清摄像头、路网布控与寻人数据库均未完善,因此打拐工作往往千头万绪、困难重重。

剧中,曾在省厅任职的女警邓妍(迪丽热巴饰)被委派至林山市公安局打拐办,她与打拐办副主任尹建生(尤勇智饰)、警员常锐(金世佳饰)组成“打拐铁三角”,剧集讲述的就是他们在侦破多起触目惊心的拐卖大案过程中,直面人性深渊并最终摧毁人口拐卖网络的故事。

过去打拐寻人题材往往聚焦于寻亲的受害者家属,以家属视角为主线,鲜少反映中国警方在打拐工作上的具体表现。《利剑·玫瑰》以空降的邓妍为主视角,以一个新人的视角审视打拐办的工作日常。她第一次接触打拐工作就不小心被人口拐卖组织胁迫,险些成为受害者。邓妍的这种经历在开篇处可谓极具深意,连身手不错的女警都可能被拐卖组织掳走,遑论剧中出现的女大学生、未成年女孩以及年幼的女童。

《利剑·玫瑰》从抓获拐卖组织起头,穿插着拐卖组织牵涉的多起案情,以女大学生失踪案、街口公园幼童丢失案等为线索,透过每起案件的查案过程,直观展示了人口拐卖组织的无所不用其极,招工诈骗案、寻亲骗局乃至骗中骗等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的拐卖方式在剧中一一展现,极具警示价值。故事同时为邓妍赋予了一个特别的身世背景,她之所以执着于打拐工作,与其幼年时的发小儿然然被拐卖有关。邓妍的人设赋予了该剧独有的女性视角,她作为女性对被拐卖妇女儿童展示了天然的关切,在被拐案中更易察觉受害者的情绪波动,都让该剧充满了涉案剧少有的人文关怀。

充分聚焦被拐家庭的“伤口愈合”

虽是涉案剧,但打拐题材本身牵涉一个个被拐家庭,相对于其他涉案剧带有更多情感要素。《利剑·玫瑰》并不只是单纯地聚焦破案,而是更多地反映全社会打拐理念的变迁,还将视线放宽至受害者家庭。

据该剧制片方主创介绍,“我们不仅希望展现警方雷霆打击的震撼场面,更将深度聚焦被拐家庭的‘伤口愈合’。”剧中,然然母亲多年寻亲未果,在当地开了一家名为团圆小店的快餐店,成为当地民间打拐志愿者的聚集地。剧中还设置了一位打拐志愿者、律师孙文翰,他是一位寻子十年最终找回丢失孩子的普通父亲,也是奔走在一线为警方提供有力线索的优秀志愿者。

故事中真切地展现了被拐家庭的崩溃与绝望,在街口公园幼童丢失案中,被拐儿童小洋芋的母亲从一开始的惊慌崩溃,到被恶意诈骗后险些精神失常,为了找回小洋芋不惜辞职,全家时常陷入争吵,甚至被骗二十万元卖掉了家中房产。人口拐卖不仅仅是一个个案例中的数字,每一个被拐儿童背后都是一个乃至多个家庭的支离破碎。而打拐警察除了要处理千头万绪的寻找工作,还要时刻接受受害者家属的问询甚至不解,而这就是打拐工作的现实困境。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原标题:【打拐题材剧《利剑·玫瑰》登上收视排行首位 换个角度憧憬“天下无拐”
内容摘要:打拐涉案剧《利剑·玫瑰》近日在央视八套黄金档首播,作为涉案剧中较为少见的打拐题材类型,《利剑·玫瑰》在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突破,单元式案情推进与主线叙事交叉出现,叙事视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xingwen/30782.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