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史上,导演与作曲家的搭档并不少见,但横尾太郎与冈部启一的关系,显然要更为紧密(值得一提的是,横尾和冈部是在同一所大学相识的,并且都在毕业后入职了Namco)。横尾以“怪诞、颠覆、直击人性的叙事”闻名,而冈部的音乐则像是这种叙事的“情绪翻译机”。虽然横尾太郎最先担任导演的作品是《龙背上的骑兵》,但冈部启一并非随系列诞生即加入;而是从2010年发售的《NieR》起。那时横尾太郎负责构建世界观和剧本,而冈部则承担了整部作品的音乐创作。
《尼尔:人工生命/完全形态》 冈部在创作时并不满足于“为场景配背景音乐”,他更倾向于让音乐先行,成为氛围的铺垫与情绪的引导。他曾提到,《尼尔》系列中的很多曲子并不是针对单一场景创作,而是从角色的心境、世界的设定出发,再与剧情结合——因此这些音乐听起来不像“伴奏”,而更像是独立的“叙事诗”。例如《NieR: Automata》中那首标志性的 “City Ruins”,就是在横尾描述“荒废却充满生命力的城市遗迹”后,由冈部用钢琴与轻声人声构建出一种“破败之美”的氛围。
尼尔:机械纪元——废墟都市 而横尾太郎对音乐的理解,也给了冈部极大的自由。他们在合作时常常把“音乐”当作游戏世界的一部分,而非附属品。横尾在多个访谈中曾提到,,之所以与冈部的合作能够持续这么多年,是因为双方都认可音乐与叙事可以形成“平行的主线”,而不是简单的服务关系。正因如此,MONACA 的音乐常能独立于游戏之外获得认可,甚至举办音乐会、发行专辑。
音乐与剧情的呼应 早在2010年发售的《尼尔:人工生命》里,冈部启一和他的团队就确立了不同寻常的创作模式:音乐与剧情共同生长。通常,游戏音乐会在剧情和玩法确定后再来填充,但《尼尔:人工生命》反其道而行之。冈部在制作中提前创作了主题乐曲,而部分剧情和场景,反而是横尾太郎在听过音乐之后才进行的补充和调整。换句话说,故事与音乐在这里不是线性主次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塑造的“回声”。
更独特的是虚构语言的使用。横尾要求加入大量人声,但不希望用任何现实语言,以免割裂沉浸感。于是Emi Evans创作并演唱了一套“仿古语言”,融合拉丁语、凯尔特语、法语、日语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情绪质感。即便玩家听不懂歌词,也能直观感受到其中的悲伤、孤独和希望。这使音乐真正成为了剧情的另一层“文本”。
|
原标题:【尼尔的配乐与它低调的作曲人(2)】 内容摘要:在游戏史上,导演与作曲家的搭档并不少见,但横尾太郎与冈部启一的关系,显然要更为紧密(值得一提的是,横尾和冈部是在同一所大学相识的,并且都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dongman/34428.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