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 > 对话·高群书 | 这段被遗忘的历史,他又拍出来了!

对话·高群书 | 这段被遗忘的历史,他又拍出来了!

发布: 2025-09-03 10:30:01来源: 1905电影网

剧透宝讯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前将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其中,联合军乐团在演奏队形编排上,整体设置了14个排面,寓意14年抗战历程。


“抗战14年”的概念,正是在已故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李敏多年的倡议和推动下,最终被写进教科书。导演


1


在创作初期,高群书曾有过犹豫:如果要拍一部抗联题材的电影,究竟应该聚焦那些牺牲的英雄烈士,还是那些幸存下来的人?


许多人都知道杨靖宇、赵一曼、八女投江这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抗联英烈。而在那段历史中,还有不少幸存者。


他们在极其残酷的环境中,面对100多万日伪军的围剿,依然坚持抗日,最终幸运生还。“我觉得他们同样是值得被铭记和敬仰的人。”



于是,李敏成为高群书导演切入主题的关键。


抗联历史具有非常特殊的背景,虽然从职能上说李敏属于后方女兵,但在抗联中,后方即是前方。当时超过百万的日伪军不断围剿抗联战士,随时可能实施包围。战士们只能不断突围、反击,即便非战斗人员,也每天都面临枪林弹雨。



历史上,抗联没有稳固的屏障,没有真正的根据地,甚至被日军切断了与百姓的联系。补给断绝,他们只能长期辗转于山林之中。尤其到了冬天,战士们徘徊于冰天雪地,没有足够的衣物御寒。


正因如此,李敏和她身边战士的经历,更能典型地体现出抗联的严酷与特殊——“因为他们与其他抗战队伍完全不同。”而对妇女、儿童和伤员来说,战争的残酷程度往往更为惨烈。



电影女主角李童正是以李敏为原型创作的。影片以她的亲历者视角,讲述这群人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最终生存下来的故事。


在整个剧本创作过程中,团队选取了抗联后期1938年至1945年这段最艰苦的时期,并首次在电影中呈现了他们退入苏联休整的历史。



对李童而言,第一次进入苏联,看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景象,是一种震撼,也是一种预示——那就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中国的未来。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原标题:【对话·高群书 | 这段被遗忘的历史,他又拍出来了!
内容摘要:剧透宝讯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前将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其中,联合军乐团在演奏队形编排上,整体设置了14个排面,寓意14年抗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dianying/33666.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