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5中的DID诊断标准原文截图 关于电鸟DID患者的每个alter都有各自的功能。有这样一类alters,他们帮主人格储存早期创伤记忆,把这段记忆隔离,让主人格可以相对地正常生活。因此这类alters通常会有由创伤记忆导致的严重PTSD和social anxiety。电鸟这个角色虽在本片中从未出现,但我猜他可能帮民冰储存了音乐梦想求而不得的痛苦,让民冰可以照常工作。或许还有其他创伤记忆吧,这些记忆也许成了他的创作灵感来源?这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粮总我感觉片中粮总和民冰的互动并不都是假的,是真有粮总这么个人的。而粮总作为一个alter,是民冰攻击性的投射,和对掌控感的渴望。 看得出来民冰是个挺爱吐槽的人:吐槽宏洋歌烂,吐槽东富演话剧的(逗死我了这句),丫怎么是一疯子啊。但他在粮总面前却似乎低声下气,唯命是从,想必是在工作中不得不长期压抑自己的攻击性。 工作、梦想、感情全都不如人意,民冰的生活处处失控却无能为力。他也许很羡慕粮总能毫无障碍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对成功的欲望,而他自己却只能笑脸迎人,压抑自己的对事业、感情、和梦想的渴望。 人被压抑了的东西总会换个方式冒出来,于是民冰发展出了基于粮总的一个权威攻击型alter。 关于东富当被问到是不是东富/电鸟时:「那是我的名字之一」,「你要说我寄过也未尝不可」,「你要说我是也可以」。似乎都在说:严格来讲,虽然你描述的是我这副躯体,但并不是我东富这个alter。东富的回应方式正体现了 DID 患者对自我身份的困惑感。 而且,你品!你仔细品!我甚至认为东富知道民冰的主人格以及其他alters的存在!他甚至对民冰说:「你不就是昨天来过的电鸟吗」!是全片唯一一个在片尾的纹身露出前就清楚道出民冰=电鸟这个真相的角色!东富都知道,他的胡话句句属实。 另外,片中东富和民冰的人际边界并不清晰,第一次不等民冰自我介绍完就毫无波澜地说进来吧,第二次干脆没锁门,仿佛他俩的世界没什么隔阂。他不断翻书,抛出一些没头没尾的哲思,这些看似喜剧的场景,可能是东富 —— 也是民冰,在试图理解自身存在的意义。 关于假电鸟和宏洋与前几位不同,,假电鸟和宏洋可能是真人。 首先,假电鸟多次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电鸟,而不像东富那样只给出模糊的回答。假电鸟有女友,有邻居,有友人,小伙子还会坐公交,是全片唯一一个有民冰以外的社会关系的角色。在民冰登门拜访时将民冰拒之门外,表现出明确的人际边界。以上这些设置似乎都和刻画其他角色的思路不太一样,让假电鸟跟其他角色比起来更有与客观世界的连结感。 假电鸟的真实性作为锚点,宏洋大概率也是真人,因为假电鸟目睹了宏洋在路上拦截民冰。其次,宏洋虽在社交方面过于愣,对自己的作品过于执着,但在民冰敲门时同样表现出了真实的人际边界,您找哪位,等民冰自报家门后才激动不已。且具有现实检验功能,明确知道自己寄过demo并一直期待着回音。宏洋性格虽愣,但这些互动都是符合现实逻辑的。并且,从 DID 的角度来说,不同人格往往承担不同的功能,以便整个内在系统能够维持平衡。如果宏洋跟电鸟一样承载着民冰的音乐梦想,那似乎有点功能重复了,没有必要单独存在。 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我感觉「门」在本片里似乎是个区分民冰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象征性符号:粮总和东富的无敌大门他可以随意进出,但假电鸟和宏洋家大门的功能就更像是现实世界的家门了。这也是为什么反复思考后我倾向于认为假电鸟和宏洋是真人。 不过,真实性并不影响这两个角色在叙事上起到投射性的作用。宏洋映射出民冰对音乐的执着;假电鸟则是另一种可能性:一个「普通小伙子」,没有烦人的工作,没有梦想求而不得的痛苦,跟女友吵吵闹闹但挺不错,能正常表达边界和愤怒。假电鸟也许就是民冰渴望的理想生活状态,可能正是因此,民冰才会执拗地认定他就是电鸟。 总之!宏洋他就是个青年(作品不行)!而假电鸟也只是个小伙子! 电影表现手法与心理象征在电影创作层面,本片创作者运用了大量极具象征性的手法 —— 比如刚才提到的「门」这一意象 —— 把心理机制具象化为影像和声音。这让影片不仅是一个故事,也是一场心理状态的可视化实验。 昏暗的走廊影片开场,民冰走过一条长长的昏暗走廊,通向粮总的办公室。段镜头可以看作是对「解离」这一现象的视觉化。Derealization(现实感丧失)是DID患者常见的体验:本来熟悉的环境突然变得陌生、模糊,仿佛自己要从现实世界中掉线。而片中能明显看到走廊上的所有灯都是亮的,但画面呈现出的效果依旧阴暗,这可能是在告诉我们:客观世界一切如常,但民冰的世界好像不对劲。 当然这未必意味着民冰一开始就进入了解离,但至少说明,去见粮总对他是个挺有畏难情绪的事,要先洗把脸,身心两方面调整自己。呼应之前说过的,民冰跟着粮总工作多年一定承受和积攒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文件夹和文件名民冰的工作电脑里有一堆文件夹,其中两个名称格外耀眼:「mylife1」和「mylife2」,显然象征着他民冰和电鸟的双重人生。继续往下对号入座:「fantom」等于phantom,或许指代看起来神神叨叨的东富;而「lhnoise」似乎在暗示梁禾(场外信息,哈哈)有时只是民冰脑中的一个噪音。 在临床上,DID 患者会用不同的名字或绰号来标识不同的alters。主副人格共用一个笔记本各自写日记并不罕见,且是在治疗中被鼓励的行为,用来促进患者内部世界的沟通合作,最终完成整合。民冰的文件夹命名与之类似,替他存档了人格的划分。 另外一个细节是,在电脑里众多demo中,电鸟的那首文件名叫「demo024」。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24 个Billy」—— 史上最著名的DID个案。这些精确的暗示,很难说是偶然,想必是创作者有意埋下的线索。 配乐和希区柯克变焦:疯了金刚时刻影片开头(走廊的部分)那段配乐似乎也是个有意的设计。旋律略显诡异,鼓点生硬,说不上动听,却在片中反复出现。其中两次是民冰在街头游荡突然锁定假电鸟前,和飞车追逐时。这些场景都不是寻常的行为逻辑:脑内有个王家卫般的声音告诉你这个随机的路人就是你要找的电鸟,你毫无理由地对此深信不疑,并对他展开全力飞车追捕。 这是现实检验功能受损的表现,在 DID 患者中相对常见。个体可能会陷入一种高度专注却脱离现实的状态:执拗,对某些信息过度解析。这种现象往往源于早期创伤对认知功能的持久影响。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非解离状态下,DID 患者也可能经历这种偏差性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所以,这是一段属于民冰的音乐,告诉观众民冰此刻正在掉线!疯了金刚了!正常人干不出这种事! 而假电鸟的疯了金刚时刻似乎由希区柯克变焦作为视觉标识:第一次是在天台被民冰追问到崩溃,疯癫状态被激活;第二次则是被幻觉追赶,疯癫至巅峰,以至于友人惨遭毒手时。不知能否这样理解:创作者使用的不同听觉和视觉符号,是要把民冰和假电鸟差异化,而不是一体化。 另外,影片内容虽以口鼻流血的笨伯结尾,但片尾字幕滚动完毕后,那段诡异配乐再次出现。一头一尾由同样的音乐贯穿,全片由民冰异常的心理状态开启,也最终在这种状态中落幕。 总之片中电鸟人格从未正面出现,名为捕鸟却不见鸟;民冰和假电鸟这位小伙子的生活一个混沌一个鲜活,这些都既体现出冰与伙的反差,又为各种各样的解析和思考保留了空间。 《捕鸟记》是一部在心理学和电影语言层面都高度自洽的DID题材影片。它既能被DSM-5和心理机制解释,又能用台词、配乐和符号反复强化主题。故事构思之深刻,电影制作水平之高,演员对角色刻画之准确,对待业青年口音之拿捏,都令宇宙赞叹!!! *****最后出于专业角度要说,现实中精神疾病的诊断不只是对着DSM打勾这么简单,DSM也远不止提供几条简单的诊断标准,每一个disorder都有大段大段的解读。DID患者童年往往经历了重大创伤(长期的虐待或极端的忽视等等),而这些在影片里并没有展开。本文涉及的DID相关信息是真实的但只是结合影片情节来讨论,有很多不完整之处,请勿在现实中依此对号入座,更不要轻易对身边的人下判断。 十周碾感想结婚节目都十年了!十年间的几乎每期节目都反复盘过若干遍。我经常在想,咱小学听老师说话也不过是六年的时间,我跟家里人也没这么多话,朋友们各自忙碌也越来越难面对面密集聊天,所以在全宇宙所有人类里,三位老师可能是我听他们说话最多的几个人了! 这次线下活动没能参加,很遗憾。听了看了各种物料,赞叹现场的老姐姐们都太棒了!反正我大概是捋不出腓特烈威廉二世的,只能小声说:别…别问了… 在此祝咱节目十周碾快乐,以后不管30年还是300年,恁们一天是说户我就必定是最忠诚的听户。露出肚子向宇宙表白:我们在一起,才是……❤️ |
原标题:【 冰与伙之歌:我的感觉病了(捕鸟记)影评】 内容摘要:以往节目里虽透露过不少台词,但万万没想到捕鸟记竟是一部关于多重人格的故事!作为一个心理行业从业者我就想说:这不大水冲了龙王庙吗!你叫什么咱也是互相占有的战友啊!于是在此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dianying/33374.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