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宝讯 在历史上,有着数不清的营救行动。唯有这样一场营救,没有精密的营救计划,没有先进的设备,甚至不知道要救的是谁——中国渔民仅凭着一句世代相传的“海上落难人必救”,以及对生命最本能的敬畏,完成了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生命救援。 1942年10月2日,东极岛的渔民们不顾自身安危,拼尽全力救起了里斯本丸沉船上的384名落水的英军战俘 。这段尘封的历史,正是电影《东极岛》的真实原型。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善良的渔民打捞起漂浮的生命。船虽然沉入了海底,可很多人因此并没有成谜,他们从这里出发回到了远在彼岸的家…… 《今日影评》“暑期档光影行”特别策划,本期节目让我们跟随主持人晓丽的步伐,一同“寻迹东极岛”,聆听光影与历史的浪潮。 当晓丽再次踏上北纬30度、东经122度的东极岛,风浪声裹挟着八十年前的呼喊扑面而来。 “前面就是青浜岛,我的家乡。”一位亲历者后人指向那片熟悉的海域。当年里斯本丸沉没的旋涡,距离岸边仅三海里。 东极渔民看到沉船漂到海湾时,纷纷摇着自己的小舢板营救落难者。参加营救的渔民共有255人。 “我父亲的小木船极小,”渔民后代胡亦芳回忆道,“见那么多人漂在海上,不知是英国人,只知是遇难的人。人一多船就要翻,他只能喊:‘不能再上来了!’落难的士兵也很自觉地随着海流就漂走了。” 最终,那条小船上硬生生载起了八条生命。老人晚年提起,仍带着未能救下更多人的遗憾。 “海上落难人必救”是刻在渔民骨子里的基因。 当晓丽问及这句电影中的誓言,胡亦芳平静回应:“我们渔民的生命,一只脚在船舱,一只脚在棺材里。海难随时发生——救人,是落在我们基因里的本能。” 英军战俘在回忆录中提到,获救后渔民突然掏出一把刀,战俘惊恐万分。但渔民只是用刀切开了船舱里的白薯,递给他们充饥。英军战俘回忆称“这是一生中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 踏入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纪念馆,印入眼帘的是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张小花老妈妈,看到获救者赤身裸体,便拿出自家婴儿的尿布给他们当裤子穿。渔民们把家里能吃能用的东西都拿出来救助这些陌生人。 参与营救的名单上,“赵夏阿”的名字后特别标注了“女性”。当主持人晓丽提到电影《东极岛》中倪妮饰演的女性角色时,胡亦芳肯定地说:“会下海不光是男的, 女的也能适应海上生活。有妇女参与营救,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
原标题:【寻迹东极岛:听渔民后代讲那段曾经“沉没”的故事】 内容摘要:剧透宝讯 在历史上,有着数不清的营救行动。唯有这样一场营救,没有精密的营救计划,没有先进的设备,甚至不知道要救的是谁中国渔民仅凭着一句世代相传的海上落难人必救,以及 ... 文章网址:https://www.jutoubao.com/dianying/32039.html; 免责声明:剧透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SS网站地图|sitesmp地图 |移动端sitesmp地图
Copyright ©copy 2025 剧透宝版权所有鄂ICP备2022012449号-5